中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

作者: 王颖 王亚芳

近年来,食品添加剂的不规范使用引发了诸多食品安全问题,并且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理运用,本文首先对食品添加剂及作用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其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基于此,分别从完善法规制度及做好监管工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助推中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向好发展。

1.前言

现阶段,人们对于食物的追求已经不再局限于解决温饱,开始强调色香味俱全。在这种背景下,食品添加剂逐渐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普及和运用,而其在满足我国民众多样化食物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中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做出深入研究,从而确保食品添加剂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作用。

2.食品添加剂及其作用概述

2.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给出的定义来看,食品添加剂主要指的是为了改善各类食品的品质和色泽香味,或为了满足相关工艺要求、达到防腐目的而在食品中添加的一系列人工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结合不同的分类依据,现阶段食品添加剂划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如根据其功能进行划分,可以分为防腐剂、香料、色素、食用香料等。食用香料不仅能够让食物变得更加美味,赋予食物独特的香味,还可以发挥一定的防腐作用;色素主要是为了优化食物色泽,让食物整体看上去更加美观诱人;防腐剂主要用来延长食物的保质期。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标准和规定中明确指出,在食品中依照有关规定添加、使用合规的添加剂属于合法行为,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商家及不法分子为了能够获取到更高的食品颜值及更高的经济收入,通常会超范围或超量使用添加剂,从而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2.2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目前来看,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延长食物保质期。各类食品最容易遇到变质问题,通常情况下,一种食品在完成生产加工后,需要进行包装、运输,并通过销售活动才可以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可能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导致食品容易因时间、环境或存储温度等因素的变化而出现变质问题,不但给食品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可能对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或身体健康产生重大威胁。而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够延长食品保质期,防止食品因长时间无人食用而产生变质问题。现阶段食品中最为常见的避免食物变质的添加剂便是防腐剂,这种食品添加剂可以有效避免食品包装中出现微量细菌,增强食物的抗氧化能力,显著延长保质期。

第二,提高食品的品质及生产效率。目前来看,食品添加剂能够提高食品品质及生产效率。例如,在生产果汁饮品期间,工厂通常要将果肉切块、挤压或捣碎,提取果实中蕴含的果汁,但是在实际加工期间,果汁中会出现过多的沉淀物质,容易对果汁口感和销量产生不利影响。而适当地添加一些助滤剂来降低沉淀物含量,既可以提高果汁饮品的生产效率,又能够提升其品质。

第三,对食品调色。食品色香味俱全是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地位的关键,大部分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一般都是因为对食品产生了食欲,从而做出购买行为。而颜色往往对食欲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食品生产环节中合理加入调色剂,提升其色泽鲜艳度或改变颜色,能使人们对食物产生较强的食欲,进而实施购买行为。现阶段,调色剂中存在较多的可食用色素,包括柠檬黄色素及胡萝卜色素等,这些可食用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色素。人工色素主要由各种化学原料合成,具备成本低、效果好的优势,因此现阶段在食品领域有着广泛运用。

3.食品添加剂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分析

虽然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及其生产制造活动均大有助益,但是现阶段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及检测工作落实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食品添加剂存在着不正规使用、超量使用、隐瞒使用及乱用等问题,对食品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威胁。比如,为了谋取巨额利润,部分生产厂家会在食品中添加一些国家严禁使用或没有通过审批的添加剂,如2008年出现的毒奶粉事件,便是由于生产厂家违规添加了三聚氰胺引起的,这对超过30万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不可逆的损伤。再如,部分厂家为了让产品变得更具有诱惑力和吸引力,私自过量使用添加剂,并且利用虚假手段在有关检测机构的检测中蒙混过关,使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对人体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危害和影响。因此,切实做好食品添加剂的管控工作有着极大的必要性,不仅可以促进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对社会、经济及整个国家的长远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

4.保证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提高食品安全性的措施研究

4.1完善有关法规制度

建立及完善有关法规制度,是保证食品添加剂得到合理使用,切实提高食品安全性的一个关键举措。对此,有关部门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相关法规制度应清晰准确地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定义,并将其合理分类,如色素、增稠剂及防腐剂等,明确其具体的用途,为后续开展的监管及使用提供充足可靠的依据,有助于提高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工作成效,切实保证食品安全。此外,我国法规制度还需要对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命名规则做出充分明确,从而保证各类食品添加剂在实际使用期间名称准确、一致且易于理解。

第二,我国法规制度需要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工作做出清晰、准确的规定,保证食品添加剂得到合理使用,切实提升食品安全性。我国相关法规制度明确规定了开展评估工作时可以采用的测试方法及需要用到的数据信息等,尽可能地提升评估工作的严谨性、合理性及完善性,保证评估工作充分发挥应有价值和作用。除此之外,我国法规制度还需要明确规定由具体的权威机构专门负责开展添加剂安全性方面的评估工作,明确相关审查机制,进一步提升评估工作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第三,我国法规制度还应该对食品标签要求进行细化,并做出清晰准确的规定。例如,法规制度应明文规定食品添加剂标签中需要包含的具体信息,如类型、功能及含量等关键信息,从而保证消费者可以清楚、准确地知道食品中各类添加剂的具体使用情况。此外,法规制度还应该要求标签上附带警示信息,明确告知消费者食品添加剂可能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包括过敏反应、风险提示及特定人群严禁食用等。

4.2提升公民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不断提升我国公民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及认识程度,是监管、预防各类食品添加剂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路径。相关部门落实好此项工作,既能够帮助消费者积极主动地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也能够借此倒逼相关生产企业主动做好食品添加剂的管控工作,做到合理、合规使用,从而降低相关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概率。对此,建议我国有关部门重点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政府部门应在教育领域融入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知识内容,或督促学校落实好相关教育工作,通过学校教育,有效地为我国公民系统、全面地普及、宣传相关知识,从而加深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理解和印象。

第二,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开展食品添加剂科普教育活动,利用发放宣传手册、张贴海报及横幅标语、借助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宣传活动等方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各类知识,如具体的种类、具备的价值和作用、超量或滥用的危害、使用范围、标准、各种潜在风险等,让社会公众对食品添加剂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确保民众能够科学选择食品,自主抵制、举报不合理使用添加剂的行为,促进食品行业实现健康长远发展。

第三,政府部门还应该鼓励和引导媒体机构及社会公众等,积极主动地承担相关责任,自主开展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包括举办讲座、研讨会及网络宣传教育等,实现食品添加剂有关知识的广泛普及和宣传,保证社会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食品添加剂,主动落实好相关监管、举报工作,最终达到科学监管添加剂,不断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目的。

4.3做好企业自身的食品安全管控工作

第一,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有关部门应督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和加工流程,确保整个生产过程满足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法规要求。此外,企业还需要站在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等角度严格落实好人才筛选及培训教育工作,持续提升全体职工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生产加工作业能力,保证生产出来的食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另外,企业还需要打造一个严格、完善的产品质量控制机制,持续加大对原材料采购工作及供应商的管理力度,保证各类原材料、食品添加剂满足相关质量及安全性要求,进一步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可靠性。

第二,政府部门应该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溯源机制,有效地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及配送等环节进行全方位追溯。例如,企业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如条形码、RFID等,实现对包括食品添加剂在内的各类原材料及成品的管理,从各个环节展开溯源,从而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提升食品生产活动的透明度及可信度,赢得人们的认可和欢迎。

第三,政府部门还需要督促企业建立一个完善的投诉、反馈机制,畅通反馈渠道,确保社会公众能够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取得联系,将发现的各类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问题反馈给企业,从而帮助企业及时做好食品生产方案的调整工作,如减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等,进而满足民众的现实需求,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及服务品质,使得企业可以真正地实现健康长远的发展。

4.4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第一,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形成良好的监管意识,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食品添加剂监管方面的制度体系,明确具体的监管内容、监管方法、各部门监管责任及有关奖惩措施等。这样能够有效地约束相关监管部门的思想与行为,提升其监管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食品添加剂监管工作落实到位,保证食品安全。

第二,政府部门应该督促市场监管部门持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借助广招高素质人才或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教育活动等方式,持续提升监管队伍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高效落实食品添加剂监管活动,更好地维护食品安全。

第三,政府部门应该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添加剂相关检测标准,包括限量标准、使用范围及使用条件等,对这些内容进一步细化并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以防止各种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食品添加剂流入食品市场,倒逼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及食品生产企业不断优化创新生产技术工艺及开展质量管理活动,从源头上规避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的产生,切实提升食品的安全性。另外,政府部门还应该持续优化相关检测技术及检测流程等,进一步增强检测准确性、可靠性,为高效开展相关监管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结语

食品添加剂是一把双刃剑,若未得到严格有效的管控,则很容易引发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社会和国家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针对中国食品添加剂及解决其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展开了深入探究。经分析验证,这些对策具备良好可行性,能够解决由社会公众参与力度不够、有关法规制度不完善及企业责任意识薄弱等引发的食品添加剂监管不足、难以保证食品安全等问题,值得进行推广和借鉴。

作者简介

王颖(1991.08-),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学历;研究方向:食品科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