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认证背景下基于成果导向理论的应用型地方高校食品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 李玉婷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东莞理工学院目前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及食品营养与健康两个食品相关专业,均暂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进一步提高我校食品专业工程教育质量,适应政府、行业和社会需求,提升我校食品专业工程教育竞争力,需稳步推进食品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各项工作,以评促建,持续提升食品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即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精神。《东莞理工学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莞工教〔2023〕58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贯彻OBE教育理念,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食品化学课程是食品专业最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基于OBE理论,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开展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对推进食品专业工程教育认证、改进食品专业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提升食品专业办学质量意义重大。

1.食品化学课程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东莞理工学院食品化学课程已进行了7轮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不足,传统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方面有所局限,评价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具体如下。

1.1 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合理性待加强

现有教学目标可以准确表述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获得的知识、能力及素养,能够初步对标毕业要求指标点。然而,现有教学目标未能全面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且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较为机械化,亟须立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完善教学目标,进一步提升教学目标与所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合理性。

1.2 现有教学过程主要为传统的“以教为中心”

现有教学模式及方法以传统以教为中心的知识传授为主,虽已改进设计了部分讨论环节及翻转课堂,但整体而言,学生接受知识仍较为被动,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理论教学较多,与行业产业结合相对较少,较缺乏实际应用案例的融入。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但存在理论与实际“割裂”,无法在实际案例中灵活应用理论知识。此外,课程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

1.3 缺乏全程追踪的过程性评价

现有评价方式由授课视频观看(6%)、作业(20%)、讨论(4%)、期中考查(10%)及期末考试(60%)组成。在实际操作中,授课视频观看仅关注了学生是否完成视频观看,无法追踪观看质量。课堂讨论大多因学生预习准备不足也无法实现高效互动。现有的评价方式仍较为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全面实现学生能力培养,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OBE理念相悖。此外,近轮教学评价中,已初步尝试进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分析,但因缺乏全程追踪的过程性评价机制,现有达成度评价的准确性有待考量。

2.改革目标

立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完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依托科研成果、产研成果反哺教学,革新课堂教学方法,建立并完善线上教学资源库,推进课程思政案例有机融入,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实现多样化、全过程学业考核。争取在3年内,将食品化学建设成为一门教学目标合理、教学资源丰富、教学体系完善、教学方法多样个性化、评价体系合理、课程思政融入高阶化的一流课程,助力食品相关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3.改革内容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立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完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与所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合理性。遵循OBE理念,进一步完善修订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革新教学方法,设计并实施以学生能力为提升的全过程教学方案。针对部分知识点较为老旧的问题,依托项目组科研项目所获成果反哺教学,将前沿科学知识引入课堂。邀请具有食品化学背景及应用经验的企业导师开展讲座,提升学生感性认知及实践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现有在线教学资源建设基础上,逐步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视频、电子课件、电子讲义、在线习题库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深入挖掘和梳理思政教育元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树立大思政育人理念,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及综合素质。改革现有课程考核方式,逐步实现多样化、全过程考核,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教学周期结束后,针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学生反馈、听课专家意见等对课程进行持续改进。

4.实施方法

对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基于OBE理念,紧扣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及课程特点,合理修订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标准及教学大纲;以学生能力提升及完成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全过程;利用科研反哺与产教融合等方式,合力拓展教学内容广度与深度;坚持党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领导,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考核与评价体系,助力课程持续改进与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1 完善教学目标 修订课程标准及教学大纲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遵循OBE理念,结合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及食品化学课程特点,修订食品化学课程教学目标,使其完全覆盖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且对应关系清晰合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及教学方式应能贯彻落实课程目标,课程考核方式应能客观合理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据此,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等顶层设计,使其成为具有高阶性与创新型,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高度契合的课程纲领。

4.2 基于OBE理念 设计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教学全过程

以学生能力提升及完成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全过程,依托优学院平台,逐步建立完善的教学资源库,将课程已构建的423分钟课程全章节教学视频向学生开放,设计线上自测练习与难点反馈平台,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根据课前学习自测结果及难点反馈,明确学习难点与盲点,通过面对面讲授帮助同学深入理解。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驱动教学、案例教学、互动讨论教学、研究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初构--问题发现--内化理解--知识完善”的学习闭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教学结束后,借助优学院线上布置课后作业或讨论,通过线上批改及互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内化情况。

4.3 科研反哺与产教融合 合力拓展教学内容广度与深度

科学研究不断进步,随着新成果的不断涌出,部分经典知识点的准确性需要辩证的去看待。课程组成员利用所承担的国家级、省市级项目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及科技性;详细开展食品科技文献等知识的讲解,将教学内容从课本知识延伸至文献数据库,鼓励学生自主获取最新资讯,强有力的增进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能力;与专业综合实践、生产实习等实践课程交叉融合,带领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参观学习,邀请富有食品化学背景及应用经验的企业导师开展讲座,将行业产业资源要素转化为课程资源,助力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拓宽教学内容的广度及深度。

4.4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党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领导,深入挖掘食品化学课程内容蕴含的思政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学全过程,立足中国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培养同时具备扎实学科工程知识与技能,优秀专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具有家国情怀、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坚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拓展食品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4.5 革新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有效推动课程持续改进

改革现有单一化考核方式,将线上课程视频观看、自测习题完成、难点反馈、考勤、课堂互动、作业、小组讨论、教学意见反馈等学习全过程纳入考核范围,依托优学院,实现学习追踪全面留痕管理。教学周期结束后,基于成果导向理论,根据课程达成度分析、学生反馈及听课专家意见三个维度构建课程评价体系,持续改进教学过程,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通过修订教学目标、革新教学方法、建立教学资源库、深化课程思政融入等多方面的改革措施,旨在探索一条适合当前教育需求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教育路径,以期能够有效推动食品化学课程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升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食品工程人才贡献力量。

基金项目

2023年度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粤教高函[2024]9号)。

作者简介

李玉婷(1988-),女,山西人,特聘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食品组分互作。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