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食品安全“清单制管理”锤炼食品安全生产卫士
作者: 刘兴斌 王颖正 淦永鉴 姜维海
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与百姓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息息相关。自古至今,食品安全问题都得到了领导和百姓的重视。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会,总结食品安全工作,回顾食品安全管理各环节,并致力于实现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验收年目标,率先在全系统内开启食品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模式,足见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本文立足泸州食品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思考食品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案,为提高泸州食品安全问题改进力度,推动工作有序开展,保证创建顺利验收提供借鉴。
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表示,2022年是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验收之年,城市食安工作必须要全面展开,做好最后的攻坚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要严格围绕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的标准与细则,对食安工作的任务有清晰的了解和规划。食品生产、食品经营以及食品检测工作都必须要紧密配合,对存在的问题加快整改,保证顺利完成创建验收。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控机制,依靠完善全过程控制与规范的法律责任制度,革新对食品企业内部的监管机制,创新性的提出食品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以实现食品安全政企共治机制。
1.泸州推进清单制管理,压实食品安全生产责任措施
1.1严抓党政,强化引领
党政工作是食品安全生产的思想保证,更是对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从业人员、市场监督管理人员道德素质和道德底线的约束。在清单制管理推进期间,泸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党建工作的引领,印发食品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工作方案,加快完成党建工作体系完善,促使党政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实处。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委会、市委市政府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清单》为依据,综合《泸州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履职台账制度》《工作协助人制度》等,对泸州市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人员在食品安全生产与监督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予以明确,强化市级领导部门干部领导的权责,精准定位食品安全生产协助人,将监督管理的内容及时汇报给领导,发挥出参谋的价值,对党政领导安全生产履职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对履职期间出现工作亮点、工作弊端以及后续工作计划等进行梳理总结,实现台账化管理和动态化更新管理方案的目标。
1.2严抓职能,系统创新
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市委、市政府形成合力,对因为历史原因而残留的问题进行疏理,详细罗列出当前泸州市食品市场新业态所产生的200余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事项,对管理事项所需要承担的部门逐一明确。通过部门联合,基于食品安全生产需求,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以制度的方式进行固定,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盲区予以消除。印发《2022 年度重大工作和重点工作实施方案》,设置食品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将食安监管工作的职责具体到每个人,有功必奖,有过必罚。印发《推行食品生产安全“清单制”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率先在全系统内开启食品安全生产“清单制”管理模式,采取“1+3+N”模式建立食品安全生产清单责任体系,以实践探索模式实现管理能力的提高。将制定出台的参考清单应用在全市100家企业中,坚持把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有效提升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充分体现清单制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1.3严抓主体,强化企业
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联动,快速建立《企业主体责任清单》《企业风险清单》《企业措施清单》以及适用企业自身管理的N个子清单,形成“1+3+N”清单模式。从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车间班组、一线销售人员等多个岗位着手,将安全生产、安全责任、食安理念等工作贯彻落实到原料采购、生产控制、贮存运输、销售的全过程。制定重大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采取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培训,通过组织企业管理者展开体验式学习增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辨识度,制定出台科学且合理的管理控制方案。
1.4严抓考核,落实到位
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根据当月的工作情况进行述职,秉承着“照清单履行工作人员职责,照台账落实自己权力,照成效展开全面监管”,使得泸州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各级党政领导人员必须要将食品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不断提高其行动自觉性和政治自觉性。从多个维度着手,严格按照清单制度展开巡查检查,推进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在食品安全生产工作中调查安全事故,倒查安全责任人,对个人或者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执行进度、执行效果作出详细考核。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管体系中,加大检查执法力度,将奖惩激励体制机制落实到位。
2.理顺安全生产清单,扎实维护食品安全
2.1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严格压实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将工作要求落实到最小作业单元,明晰人员职责;坚持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的创新,转变企业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构建市场监管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融合,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
进一步推动食品生产者增强“三个意识”。一是增强责任意识。重点推动食品生产者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从业人员日常管理和教育培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二是增强底线意识。通过梳理法律法规中涉及食品生产者承担的法律责任义务和食品安全管理要求,为食品生产者划定明确的食品安全底线,督促食品生产者合法合规生产。三是增强自律意识。督促企业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自管自控、问题自查自纠,把企业食品安全自查纳入监管档案,不断提升日常监管针对性,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2.2构建企业风控体系
着力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与事故处理的联动机制:树立超前认知意识,预判重点企业、区域和环节中的食品生产安全经营风险,把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有效提升防范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
努力做到“三个规范”,保障食品安全。一是提升自查管理规范。通过明确和细化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自查内容及整改要求,进一步完善食品生产企业自查制度机制。二是提升企业过程管理规范。通过对原辅料检测认证、产品质量管理、出厂检测等全方面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生产过程管理规范。三是提升企业人员管理规范。通过梳理总结现行法律法规对食品生产从业人员的责任要求,督促食品生产者强化从业人员考核和管理,不断提升从业人员整体水平。
2.3助力企业,“一企一档”
市场监管部门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专家和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针对企业生产的食品类别、生产加工场所环境卫生条件、设备设施、人员和规章制度、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食品检验、包装标签、原辅料和成品贮存等方面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建立每个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生产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三张清单。同时,指导企业将三张清单细化到各个岗位,制定相应的制度、流程、考核等其他N个子清单。从生产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风险因素来源、危害分析、风险评估、企业防控措施等方面分析汇总所有食品生产企业,覆盖所有大类,形成“风险防控清单手册”;从原料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贮存运输等生产过程,分析工作要求和责任落实,将责任细化到最小岗位人员,达到责任明晰,形成“岗位责任清单检索”;从食品安全危害程度着手,结合企业生产风险关键控制点,并以颜色管理的方式,明确不同的风险等级和管控要求,从而达到精细化管理目标。
3.着力“三个四”,构建食品安全生产清单制纵深推进体系
3.1四方联动,齐抓共管
在泸州市内全面覆盖“1+3+N”清单模式,从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角度构建完成责任管理体系。各级党组织和部门领导人员要承担起食品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职责,根据印发的食品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工作协助人职责,将具体的职责落实到个人。推动领导干部主动联系生产企业监督企业食品安全生产,建立起工作人员职责履行台账,并定时述职,部门属地监管责任清单全覆盖。在部门“三定”方案内写入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由各级部门及时阅读并基于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践行安全监管。
3.2四步协同,破解难题
对泸州地区的100家清单制试点企业的基本情况作出总结,创建并推行“建学用优”的四步工作法模式,为实现企业清单制有序推进提供助力。从实际角度出发构建清单,明确各个岗位应该承担的职责,并确定措施方法和标准,对制定的清单反复研究,保证清单实用、管用、简单明了。严把人员关,确保所有的员工能够对岗位清单的内容熟练且准确地掌握,保证做到入脑、入心。设置红黑榜,将考核的结果每月公示在榜单上,兑现奖励与惩罚措施,立足提升清单质量,通过交流学习、总结经验等实现清单优化。
3.3四张清单,靶向管控
紧密围绕着“简单+管用”的食品安全管理原则,紧紧抓牢食品安全生产的关键要素,完成“一企一档”四张清单建设。通过开发食品安全清单履责小程序,将清单制与信息化管理有机结合。通过手机打卡等方式将最基层员工履行责任清单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将相关日常履责情况转化为数据信息推送给企业管理层和监管部门,逐步实现食品安全生产管控可追溯,达到提高企业和监管部门管理效率和水平的目的。
结语
在2022年食品安全工作中,要盯牢食品安全生产事故的底线,盯紧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高线,以“清单制管理”为支点,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的具体执行措施和职责体系,将使食品安全政策真正地贯彻到整个食品产业的制造、生产、配送、储存、运输、营销等活动之中。综合多项手段使得食品安全得以显著提升,保证泸州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顺利完成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