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膳食营养需求与补充

作者: 杨丽 孙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有些城市已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最直观的表现是年满65岁的老年人占比不断提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日渐衰退,代谢水平也不断降低,加之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导致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老年人如何保持健康科学的饮食、如何针对性补充营养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密切关注。鉴于此,本文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出发,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特点,探讨其膳食营养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合理的饮食建议。

1.关于老年人群体的概述

1.1老年人群体的界定

老年人是指65岁及以上人群。由于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器官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摄取、消化、吸收食物的能力都受到了影响。膳食营养是保证老年人健康的基石,所以,老年人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膳食,保证营养均衡,促进身体保持良好状态。

1.2老年人群的生理特点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日渐退化,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体表外形改变。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体型、样貌都会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乌黑的头发逐渐变白,紧致的皮肤逐渐松弛,并且会出现皱纹;除此之外,牙龈组织萎缩,牙齿松动脱落;骨骼强度降低,或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第二,器官功能衰退。在年龄不断增长的过程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日渐退化,器官功能不断衰退,主要表现为:视力减弱,听力受损;心脏搏出量可减少40%-50%;肺活量减少50%-60%;肾脏清除功能减少40%-50%;脑组织萎缩,胃酸分泌量下降等,从而造成老年人器官储备能力下降,如果遇到复杂环境,可能会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引发疾病。

第三,机体调节控制能力下降。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变差,反应能力降低,动作进展缓慢,记忆力有所衰退,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有所降低;老年人免疫防御能力降低,容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免疫监视功能降低,容易患各种癌症。

所以,需要对老年人的膳食进行密切关注,通过调整膳食的方式保证老年人在食物中汲取均衡且充足的营养,避免老人由于营养不良而造成身体机能退化、免疫力降低,加快衰老速度并导致老人罹患疾病。

2.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老年人的营养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衰退而发生改变。若想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身体机能退化,那么就需要结合老年人的营养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营养物质。按照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老年人饮食营养的新标准如下。

2.1热能

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持续降低,可能比年轻人低10%-15%左右,另外,由于年事已高,老年人从事体力活动的时间、频率明显降低,故能量消耗大幅减少,所以,需要适当地控制热量供应。对于年满65岁的老年人,其每日热量供应建议保持在1900-2400cal范围内,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以免出现热能不足或热能过量的情况。若热能供应不足,老年人会有饥饿感,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若热能供应过量,那么多余的热量会以脂肪的形式贮存于体内,容易使老年人体重增加,造成肥胖症,继而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不利于身体健康。

2.2蛋白质

对于老年人来讲,健康的身体离不开优质的蛋白质。每日补充适量蛋白质有利于强身健体,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建议老年人适量食用一些动物性食品,比如:瘦肉、蛋、乳及豆制品,它们均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富含氨基酸,消化容易,非常适合老年人。一般来讲,老年人蛋白质的需求标准最低为1g/kg(体重),若摄入蛋白质过多,会使肾脏承受更多的负担。

2.3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们获取热量的重要方式。我们常吃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有大米、馒头等。对于老年人来讲,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控制糖的摄入量,若糖摄入量过高,会令人体血脂含量增加,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带来一定威胁;同时,建议少食用蔗糖,因为它的营养成分单一,只能起到供应热量的效果,若摄入过多,不利于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建议老年人食用果糖,比如:吃新鲜水果、摄入适量蜂蜜等。

2.4脂肪

脂肪对老年人而言可谓“健康杀手”,无论食用多还是少,都会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比如:若摄取少量脂肪,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若摄入过多脂肪,会加重肠胃负担,甚至引发高血脂等疾病。一般来讲,老年人每日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20%-25%。

2.5水分

老年人每日饮水量最好在2000mL上下。老年人可通过食用蔬果、喝汤、喝粥等方式补水,切勿全通过饮水的方式摄取2000mL水,否则会加重心、肾负担。

2.6维生素

老年人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新鲜的瓜果蔬菜,一方面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另一方面有利于延缓衰老。按照我国饮食结构及饮食习惯,维生素B2等之类的维生素单纯地依靠食物往往无法达到标准,对此,建议按照老年人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制剂。

2.7无机盐

人体必需的无机盐主要有钙、磷、钠、钾等元素,无机盐在保持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参与人体的多项生理活动,老年人应适当地补充无机盐。但无机盐不能在体内合成,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亦不会消失,最后只能从体内排出体外。因此,无机盐的来源只能通过食物来补充。一般在食物中分布很广,正常平衡饮食一般都能满足需要。老年人和妇女绝经后多有缺钙而出现骨质疏松症,需要足量的蛋白质和钙质补充。老年人贫血常因铁摄入不足所致。因此,钙、铁、碘、钾是比较容易缺乏的元素。另一方面,老年人应限制食盐(氧化钠)每天摄入量为5-6g,保持清淡饮食。稍加放宽就会发生体内水和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增加心、肾负担。

3.老年人膳食营养补充建议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人体健康的“四大基石”中,把“合理膳食”摆在了首位。尤其是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下降,人体基础代谢下降,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现象,所以显得更为重要。本文结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提出如下膳食营养补充建议,希望能够为老年人摄取均衡充足的营养、保持身体健康提供一定借鉴。

3.1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老年人在日常饮食中,一定要讲究荤素搭配,保证营养摄取均衡,摄取荤素搭配合理的食物能够为身体及时补充必要的物质元素。比如: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等,促进机体功能恢复,保持身体健康。

第一,坚持品种多样化。荤类食物与素食各有各的好处,切勿出于某些原因,自顾自地抛弃其中任何一种食物,不可只摄取荤类食物,也不可只摄取素食,而是要保持荤素兼而有之,为身体保持良好状态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

第二,主食方面。除常吃的米饭、馒头、花卷等主食外,还可以选小米、玉米、荞麦、燕麦等各种杂粮谷物;此外,土豆、红薯、山药也可作为主食。

第三,蔬菜水果方面。最好一日三餐都能够摄入蔬菜,并且丰富蔬菜的种类,多以深色叶菜为主,比如:油菜、菠菜等。同时,丰富水果的种类,如橘子、苹果、桃子、梨、草莓、葡萄、香蕉、柚子等,每种吃的量少一些,种类多一些。

第四,肉类方面。动物性食物换着吃。尽可能换着吃猪肉、羊肉、牛肉等畜肉及鸡、鸭等禽肉,还有鱼虾类以及蛋类食物,其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营养素的吸收、利用率高,有利于减少老年人贫血、延缓肌肉衰减的发生。摄入总量应争取达到平均每日120-150g,并应选择不同种类动物性食物,其中鱼40-50g,畜禽肉40-50g,蛋类40-50g。各餐都应有一定量的动物性食物。食用畜肉时,尽量选择瘦肉,少吃肥肉。

第五,奶类方面。大多数老年人没有食用奶制品的习惯,但奶类是一种营养成分丰富,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所以,建议老年人尝试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奶制品,如鲜奶、酸奶、老年人奶粉等,并坚持长期食用。推荐的食用量是每日300-400mL牛奶或蛋白质含量相当的奶制品。

3.2切勿贪吃,轻微饥饿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老年人的活动量明显减少,身体代谢率也明显降低,能量需求锐减,所以,老年人要适当地减少饮食量,最好保持八分饱的状态,若每一餐吃得非常饱,不仅会加重肠胃负担,还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等疾病,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威胁。

明代御医龚延贤在其《寿世保元》中说:“食宜半饱无兼味,可寿也。”此处所讲的“半饱”基本上是一种“微饿”的状态。有科学家表示,若人们在日常饮食中科学地、适量地“少吃”,不强调每一餐都吃饱,那么寿命估计会增加20%-30%。道理是,轻微饥饿能激发体内的潜能,减缓细胞衰亡,使人的新陈代谢处于最佳状态,减少老年慢性病的发生。日本专家也发现,人处于轻微饥饿状态,植物性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系统受到冲击,可促进体内的调节功能,使肌体内环境更加稳定,免疫力增强,神经系统旺盛。

需要注意到,微饿并不是说人们在日常饮食中一直保持半饥饿状态,这样容易导致人体营养不良,更不是随意地节食,而是要讲究“吃少、吃精”,多摄入有营养的食物,少摄入热量高、营养单一的食物,这样不仅可以节食减能,还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另外,人们经常保持微饿的状态,能够降低肠胃负担,有利于延年益寿。

3.3饮食清淡,食物新鲜

第一,食物要干净。都说病从口入,要防止病菌入侵身体,很重要的一个关卡就是吃。只有吃得健康卫生,才能从根源上杜绝病毒的渗入,而这点对于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的身体抵抗力较差,很容易因为细菌的感染而生病,所以老人的食物一定要干净卫生。除此之外,餐具也要卫生,这样才能防止病菌从食物中传到体内。

第二,食物要新鲜。老年人吃的食物一定要是新鲜的,新鲜的水果、新鲜的蔬菜、新鲜的肉类等。这样的食物做出来不仅味道好,营养也充足。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大部分的老人都比较节俭,隔夜的饭菜也会拿来吃,这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给老人做饭的时候,做当天可以吃完的量就好,尽量不要有剩菜出现。

第三,食物要尽量做得精细。此处谈到的精细并不是选材的精细,而是吃得精细。老年人不单单是消化系统变差了,牙口也没有以前好了,所以那些难以咀嚼的食物是不适合老人的。因此,在给老人准备食物的时候,要注意将其去骨、剔刺、剁碎,尽量要做成容易咀嚼的食物,帮助老人更好地食用和消化。

第四,食物要清淡。很多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食欲也开始处于下降趋势,因此,建议老年人吃一些清淡饮食,因为清淡饮食能够减少高血脂脑卒中、高血压等疾病发生,但是有一部分老年人认为清淡饮食就是纯素,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所谓的清淡就是减少过于油腻的食物,因为太多油腻的食物可能会给肠道造成负担,引起腹泻、便秘等情况发生,但不是仅摄入纯素食物。如果长期吃纯素的食物就会造成体内缺失营养物质,造成蛋白不足,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各种疾病。老年人日常饮食中,除了要少油、少盐、少糖之外,还要低胆固醇、低嘌呤为好。老年人食物要以清淡、松软易消化为主,少吃油炸、油煎、烧烤等食品。多采用清蒸、水煮或白灼为宜,多喝粥,多喝温水。

3.4适当运动,戒掉不良习惯

第一,适当锻炼,减少静坐。阳光下的户外活动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能够有效缓解人体骨质疏松与肌肉老化现象的出现。老年人可视自身情况,在气候环境适宜、晴朗的时候到户外开展步行、快走、体操、太极拳等活动。通过这些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使头颈、躯干、四肢活动灵活,身体柔韧,减缓骨矿物质丢失、肌肉衰减,有效预防骨折和跌倒。需要注意的是,在安排老年人运动负荷时要量力而行,切忌因强度过大造成运动损伤,甚至跌倒或急性事件。另外,老年人要避免长时间维持相同的姿势。这是由于长时间姿势相同可能会导致局部肌肉劳损,引发各类疾病,如腰肌劳损等,还有可能影响身体心肺功能;二则容易加重痔疮等老年常见病的发生和发作。

第二,戒掉不良习惯。饭前饭后不吃甜食,不喝含糖较高的饮料,饭后不要急于运动或吃水果,不吃夜宵,不要吃饱就睡,避免抽烟、喝酒、挑食、偏食、暴饮暴食等现象。与此同时,不要熬夜,不要过度疲劳。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心情,营造良好的饮食氛围,更有利于激起人体的食欲,提高人体消化吸收功能。

结论

老年人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科学膳食、保持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一要坚持荤素搭配,保持营养均衡;二是切勿吃太饱,保持轻微饥饿状态;三要保持饮食清淡,摄取新鲜食物;四要适当运动,戒掉不良习惯,以期在摄取丰富食物的基础上汲取充足且均衡的营养,保持身体健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