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研究

作者: 李广鹏 阎海量

校园食品安全与学生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对保证校园各项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学生的身体健康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校园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就现阶段来看,常常会因为应急问题处理不及时或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多重因素,导致了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出现的频率增加,明确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对策十分必要,相关院校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做出优化和调整,以便更好地应对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1.完善校园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随机性和突发性是相对较强的,一旦出现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如果无法及时做出反应和科学处理则很容易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完善校园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则显得十分必要,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出现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之后及时地做出反应,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并且保证应急处理手段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一般情况下,在应急预案设定和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紧抓以下几点内容,提高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如图1所示。

首先,需要在应急预案确定的过程中有效明确在出现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时,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所肩负的责任,结合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擅长的工作领域做好责任划分,这样在出现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时相关工作人员则可以划分职责展开各项工作,保障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处理的高效性和有序性,责任划分需要对标到个人对标的岗位,明确领导者和执行者的分工,在此基础上有效处置校园食品安全事件。

其次,在应急预案确定的过程中,需要明确救援方法,导致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出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不同构件下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所造成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相应的处置手段也必须及时的做出调整和优化,进而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解决和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历史数据调查以及网络信息调查,明确常见的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都有哪些,其构成要素是什么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是什么,针对不同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确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保证处理对策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保证了救援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出现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责任分配,及时查明事故原因,落实登记工作,并及时与相应的医院部门建立沟通和联系获得救援。

再次,需要做好沟通交流工作,尤其需要加强与学生家长和相关责任部门的沟通和交流,由相应校园部门及时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让学生家长更好地了解实际情况、构成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影响,更好地安抚家长的情绪。同时,帮助家长明确应当如何有效应对问题,在保证家长知情权的同时,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协力下对校园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有效处理。

最后,在应急预案设置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善后处理,追究个人责任,明确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构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校园内部责任机制对相关工作人员落实惩罚工作,以此为中心,形成完善且科学的应急体系,更好地应对各种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2.加强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

首先,就现阶段来看,意识态度往往是导致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出现频率相对较高且处理效果相对较差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无论是校园管理人员、食堂的工作人员,还是学生都需要提高关注和重视,进而更好地避免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出现。同时,强化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解决能力和响应能力,尤其是学生群体更需要提高关注和重视。因此,学校需要定期展开专题讲座、知识讲座。在此基础之上,完善健康教育课程并组织班会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及公共卫生相关方面的知识,在强化学生生活习惯培育的同时,让学生明确在面对食品安全事件时应当如何保护好自己,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学校还需要认识到学生家长在校园食品安全教育宣传上的作用与影响,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发挥互联网的便捷优势,通过微信、QQ等多种渠道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知识。一方面可以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影响,让家长也成为观念教育的重要主体,在家校协力合作下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可以让家长更好地明确在面对不同食品安全问题时,应当如何及时解决,科学处置。

最后,为了更好地提高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将问题快速解决,学校还需要定期开展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演练,结合应急预案让学生明确在面对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时,应当如何保障自身权益。同时,通过应急演练的方式来锻炼应急响应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这样在出现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时,则可以及时解决,有效控制负面影响和损失。

3.优化校园食品采购管理体系

要想更好地解决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对采购管理体系的优化和调整是十分必要的。食材不过关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学校可以从以下两点着手对食品采购管理体系做出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其一,学校需要对食品采购供应商加强筛选核查,通过供应商合理筛选来为校园提供安全的食品供应渠道。一般情况下,在供应商选择的过程中,校园可以通过招标的方式来丰富选择,综合考察不同供应商食材报价以及供货能力和商业信誉,通过量化评比的方式选择综合实力较强、资质过硬的供应商进行合作,进而为学校食品制作提供安全食材。

其二,需要优化和调整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购买食品的过程中,建立相应台账,向供应商索要发票。同时,需要在与供应商建立合作的过程中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责,这样在出现食品安全事件时可以通过发票台账以及合同及时追溯责任,将问题快速解决。除此之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还需要从食材的采购、运输、加工等多个环节加强控制与管理,这样做的目的可以端正相应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相应人员的责任意识,进而及时地发现存在安全风险的食品,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出现的概率。

4.建立校园食品安全事故预防联动机制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波及和影响范围相对较广,它会直接危及校园师生的人身安全,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想更好地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就需要联合监管部门、供应商和学校师生等各方主体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事件的预防、侦测和控制。学校可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邀请各方主体代表参与会议,共同讨论在学校食品制作过程中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相应的构成原因和处置对策,吸纳各方观点、看法和意见。除此之外,学校还应积极配合监管部门加强对食品供应商的监管和控制,提升监管力度,尤其是学校周边的摊贩小吃更需要加强控制,针对无证经营或卫生标准不符合规章制度的摊贩要及时取缔修整。食品安全事故预防不仅要从校园内部食堂出发,更要从周边摊贩出发,通过多方联动的方式更好地保障校园周边的食品安全,及时地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降低食品安全事件出现的可能性。

5.完善责任机制和监管机制

规章制度建设可以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提供更多的助力和保障,进而确保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在实践落实过程中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以及有效性,而在规章制度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尤为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则是加强责任机制和监管机制的建设和优化。

首先,从责任追究制度的建设来展开分析,学校需要建立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从校园食品制造的全过程出发完善责任机制,保障责任机制完整精确,对标到个人对标的岗位,尤其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则是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确定相应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方向,明确在实践工作落实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责任到人的规章制度建设一方面可以更好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到位,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另外一方面责任到人也可以更好的端正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让相关工作人员 明确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落实路径和实践方案,有效解决检查力度不足的问题,以此为中心,通过责任机制建设保障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落实到位。

其次,从监督机制的角度来分析,学校需要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专项稽查等多种方式落实周检和日检工作,可以确定负责人轮班机制,落实食堂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食堂食材、操作环境、使用工具等各方面问题,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落实原材料采购管理,加强源头控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勘察、消毒记录检查等多种方法保障校园食品安全。除此之外,食堂工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健康培训和卫生安全培训,持有卫生部门授予的健康证才可以上岗。同时。加强巡查力度和监督力度,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6.建立校园食品安全自检自查制度

在校园食品安全事件解决和应对处理方案分析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建立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外,加强事故预防往往是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进而保障校园食品安全。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建立自检自查制度的方式来及时地发现风险隐患并加以有效解决。学校食堂可以建立6t管理方法即天天处理、天天整合、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加强管理。自检自查制度需要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工作区域,实现自检自查制度的全过程覆盖。除此之外,为了提高问题发现能力,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中,适当配以奖励,更好地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外部监督力度,进而更好地落实自检自查制度,及时发现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并加以有效解决。

结束语

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是确保学校教育工作顺利落实的重要基础,对师生身体健康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完善采购管理体系、建立事故预防联动机制、优化责任追究制度和监督制度、建立安全自检自查制度等多种方式保障校园食品安全,有效规避校园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以期更好地保障校园师生的身体健康,促进校园和谐、社会稳定,需要引起关注和重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校园食品安全的常见问题对各项工作做出有效的优化和调整。

作者简介:

李广鹏(1990.08-),男,汉族,黑龙江绥化人,食品安全工程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安全工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