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的高级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周春立 张婷玉

为了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高校教育管理质量,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本文以高级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背景和思路为切入点,通过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设计,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从而实现该门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最终提高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引言

作为食品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高级食品化学课程对于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因为这门课程涉及食品领域有关蛋白质、水分、矿物质、油脂、有害物质、风味物质等内容,食品又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所以高校要重点培养学生站在专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食品类专业毕业生今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是食品营养、原材料生产、检验管理等工作。无论哪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食品的种植、生产、运输、管理、检验等各个方面都关乎民生,因此高校对于食品类专业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讲授,更应该结合人类和社会的长远发展,从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伦理道德,使学生对职业发展有长远认识,对食品健康、食品检验、食品生产等环节的操作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2.高级食品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及元素分析

高级食品化学融合了食品化学、无机化学等多门学科,对食品的重要组成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该门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食品中各个组织成分及其化学反应的过程,还要重点理解这些食品组成成分的价值、化学性质等内容。另外,高级食品化学的课程还重点介绍了食品组成物质的物理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的营养、食品感官、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应充分掌握食品组成成分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不断创新食品资源。作为食品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该门学科对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指导作用。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事业改革的持续深入,提高人才质量是当前高校及研究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近年来,国家倡导课程思政建设,其目的是希望在日常专业课程建设中融入思政元素,从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使命和爱国情怀。高等院校高级食品化学课程的改革也应围绕教育改革的需求,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以实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食品品质及稳定性、碳水化合物的功能、油脂的化学反应及加工生产、蛋白质的存储、食品的有害成分、酶的作用、食品检测等等。食品从原材料的加工到销售等各个环节会涉及多种不同的化学反应。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日常饮食习惯,将课程内容和食品加工生产紧密结合,以强化学生对食品安全、食品健康、能源发展、科技创新等问题的关注和认识。为了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在高级食品化学的日常教学中应充分结合课程内容和特色,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案例,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操守和专业发展的使命感。

教师在对课程进行教学之前,应对课程内容及其思政元素进行充分挖掘,要在每一章节的内容中精准地找出思政教育元素,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思政教育元素的引领来启发学生主动探究案例的教育意义。在日常课堂中,教师除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外,还应关注学生个人品德的养成以及学生在自主学习、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表现。教师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唤醒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本门学科的绪论部分为例,即高级食品化学的课程概述,教师应重点向学生讲述食品化学的整个发展历史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里程碑事件,尤其是要向学生强调国内优秀学者在该领域中作出的重要贡献。例如,食品行业的泰斗级人物万龙先生,介绍这些优秀学者和行业人物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无论哪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和创新。但是人才的成长和创新过程本身是艰苦探索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树立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敢于突破和创新的人生奋斗理念。此外,教师在为学生介绍食品学行业的研究趋势时,可以通过将我国历史上食品化学的典型案例引入课堂,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另外,由于高级食品学融合了多门学科的研究内容,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浏览课外书,在拓宽视野的同时,加深对学科领域的认识。学生不仅要认识到国内食品化学的有关研究成果,还应关注世界上比较前沿的食品科学研究,认识到现阶段食品领域比较棘手的、卡脖子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等等。

3.高级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

3.1丰富教学方法,增强课堂趣味性

高级食品化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整体是比较枯燥、难懂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尽可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会经历一段专业发展期,刚入职的教师仅仅关注自身能否胜任教师岗位,能否将课程内容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学生是否喜爱自己等等。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教师会进入全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会重点关注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基础以及问题等方面进行重点关注,之后则根据掌握的这些信息进行教学设计并开展课堂教学。然而,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够的,还应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课堂表现来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充满趣味,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对于教学方法的丰富与创新,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及翻转课堂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例,因为食品类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会走向对应的工作岗位,这对学生食品生产、检测、存储等方面的实践操作技能有较高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可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前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并要求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任务展开实践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是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就能够解决的,但是有的问题是学生本身无法得到妥善解决的,需要教师引导。因此,学生需要在完成课前任务的情况下进入课堂,带着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入当天的学习,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还能帮助学生聚焦课堂重难点,使得学习更有针对性。

翻转课堂是当前比较流行且灵活的教学方式,指的是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前通过资料查找和自主探究的方式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将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和讲解,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转化。在高级食品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并结合PPT进行知识展示。其余学生则需要认真聆听,并针对展示中的内容适当提问。学生在相互提问和解答的过程中能够提升对知识的认识。同时,这种方式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见解。此外,对于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教师也可结合课程内容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在进行食品危害内容教学时,可以将近年来重大的食品安全引发的社会问题引入课堂,并鼓励学生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理解食品危害的相关内容。例如,三鹿奶粉事件,奶粉中三聚氰胺超标使得婴幼儿患有肾结石,严重的还导致肾功能不全,这对婴幼儿及其家庭来说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学生可以扮演受害者家属,通过家属的控诉让学生更加形象、深刻地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行业伦理的认识,使学生站在呵护生命、保护身体健康的角度进入课程学习,今后也能以行业标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从事相关岗位工作。

3.2改变专业课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

尽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在各个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部分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属于专业课程教学的职责范围,应该是思想政治部或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因此从自身工作和专业认知的角度,这类教师很难扭转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看法。换言之,专业课程教师一直秉持的理念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的事情只有专业人才能完成。这也就导致这部分专业课程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建设比较抵触。另外,一部分教师尽管能够理解课程思政对当今大学生的发展及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受专业能力的影响,他们欠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这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脱节,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为了完成课程思政建设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不能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还会激化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甚至是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高级食品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不应该仅仅是加强口号学习,还应该从关键因素入手,重点培养专业课程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一方面,学校要鼓励专业课程教师多与思想政治教育部教师之间展开双向交流,使得专业课程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因素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展开深入了解。另一方面,学校也可通过组织校外学习和校内思政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在思政教育实践方面得到更多锻炼机会。

3.3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考核方式

检验教学成果的直接方式便是课程考核,课程思政建设也不例外。课程思政教学是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专业课程教师,也取决于学生本身。因此,课程思政建设环境下的高级食品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融合教师考核和学生考核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考核,学校可结合教师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挖掘、教学思政目标的达成度等方面对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考核。此外,学校还要将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课程思政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思政教学能力比赛获奖等情况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体系,给予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动力,使得专业课程教师愿意并乐于从教书育人和自我专业发展的角度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和教学。

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下的学生课程考核也不应该再遵循传统的考核模式,而应该从考核主体、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及考核权重等方面融入思政教育因子,既要从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方面考核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也要从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水平、行业发展趋势、职业伦理、团结合作、学习的自觉性等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表现。此外,课程思政体系下的学生考核也不能仅仅依据期末的总结性评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的表现对学生建立过程性的成长档案,通过不定期和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公布学生的学习表现,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教师对自己的客观评价,主动认识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针对学习不足的表现及时改进。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有更准确的定位,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真切的关爱。之后,学生会更积极地和教师展开双向交流,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专业课程教师、思想政治老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各教学活动主体的参与。学校作为教学单位,应尽可能为每个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提供环境保障和政策支持。作为高级食品化学课程的专业教师,应自觉改变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水平,积极创新、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全学生课程思政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形成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当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也要从自身发展和行业需求的角度出发,自觉提高思想政治认识,秉持生命至上的原则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准则,进入今后的食品相关岗位从事工作,为人们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构筑坚实的堡垒。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