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出水疱是怎么回事
作者: 唐云拔罐疗法,因其安全、无副作用并能调节内分泌、增强体质,深受人们的青睐。
病例
张女士是一名年近六旬的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日常需定时服药以控制病情。近期,张女士因季节变换感到身体不适,肩颈部位酸痛难忍,听说拔罐能缓解此类症状,便决定尝试这一传统疗法来放松身体。她没有直接咨询医生意见,而是选择了一家社区内的小推拿馆进行拔罐治疗。
治疗过程中,技师按照常规程序在张女士的肩颈及背部进行了拔罐。起初,张女士感到一阵温热与舒适,但随着时间推移,她逐渐注意到背部有几个拔罐区域开始有轻微的刺痛感。拔罐结束后,技师告诉她背部出现了一些水疱,这让张女士感到十分惊慌和不安。
回到家中,张女士看着镜子中自己背上大小不一的水疱,心中充满了恐惧与疑惑。她担心这是否与自己的心脏病有关,会不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晚上,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第二天一早便匆忙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
医生解读
在心内科门诊,医生仔细询问了张女士的病史和拔罐经过后,为她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并安抚了她的情绪。
医生解释,拔罐后出现水疱并不一定是心脏病加重的表现,更多与拔罐的技术操作、个人体质以及拔罐时间等因素有关。虽然张女士有心脏病史,但只要没有处于急性发作期,且拔罐过程未引起明显的心率、血压波动,一般不会对心脏病造成直接影响。
医生建议张女士保持水疱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提醒她,在进行任何形式的非医疗性治疗或保健活动时,应事先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人员的意见,确保自身安全。经过医生的耐心解释和护士的治疗后,张女士的紧张情绪逐渐缓解,背部的水疱也在1周内逐渐消失。
1.什么是拔火罐?
拔火罐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或外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于局部皮肤表面,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中医疗法。
2.拔出水疱是怎么回事?
(1)体内湿气较重。体内湿气较重的患者拔罐后,通过内外压强,将体内的湿邪抽吸出来,此时产生的水疱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平常的饮食当中,可以增加一些能够排除湿气的食物,比如薏苡仁、冬瓜、山药、绿豆等,可解决湿气较重的问题。
(2)留罐时间过长。留罐时间过长也会出现水疱,这也和个人体质有关,尤其是体质偏虚弱的人更容易起水疱。平时合理的饮食调养,早睡早起,经常户外锻炼,拥有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情,可以增强免疫力,解决虚弱问题。
(3)皮肤过于敏感。拔罐拔出水疱也和患者的皮肤敏感程度有关,有些患者拔罐时间一样,部位不同,有的地方起水疱,有的地方不起水疱。因此,皮肤敏感者应减少拔罐次数。
3.出水疱怎么办?
拔罐后出现水疱,如果是小水疱,通常不需要处理,应注意避免沾水,3天可自行消退。如果是大水疱,先做好消毒,然后用消毒的针具在水疱下缘戳一个小孔,让里面的液体流出来,再用碘伏消毒,然后涂上生理盐水,盖上无菌纱布固定妥当。一般而言,1周左右即可结痂愈合。
4.如何防止起水疱?
(1)留罐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最长不应超过20分钟。
(2)拔火罐时使用的酒精棉应挤干,以免酒精滴在皮肤或罐口处,造成烫伤起疱。
(3)用水罐法或药罐法时,将罐子里的热水或热药液甩干净,以免烫伤皮肤。
(4)走罐的速度应均匀,不要忽快忽慢,更不要在骨突出、皮肤褶皱、体表细嫩、小关节处推拉,以免损伤皮肤或使罐具漏气。
5.拔火罐有哪些禁忌?
(1)禁忌人群:孕妇、儿童、体质虚弱的人,以及有出血倾向、高热、痉挛、精神障碍等的发作期患者,应禁止拔罐。
(2)拔前禁忌:剧烈运动后、饥饿或过饱的状态等,都不宜拔罐,心前区部位也禁止拔罐,以免引起不适反应。火罐应充分消毒后再使用,以免引起感染。
(3)拔时禁忌:同一部位不宜连续拔火罐,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由于拔火罐时要裸露皮肤,夏天应避免吹风,冬天要做好保暖。
(4)拔后禁忌:拔火罐后3小时内不要吹风或吃生冷食物,4小时内不可洗澡,以免着凉。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为什么会患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程是如何进展的?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应该如何诊断及确诊后如何治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汪凯等多位专家将围绕阿尔茨海默病的问题,为大家详细讲解科学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各种知识。欢迎扫码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