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作者: 贾朝星母亲今年七十二了,虽然身体较胖,脸上却没有明显的褶子,别人都说她看着还不到六十。我们家四兄弟,就我一个走进了城市,剩下三个儿子在她身边,因此,她也不愿意出远门,长住在乡下老家。
母亲虽不识字,但对遭遇的一切磨难都坦然处之,都归于“命中注定”,将所有的委屈和痛苦默默咽下。
我上小学时,父亲意外生了重病,不久就离开了人世。那个时候,小弟还在襁褓中,大哥初中毕业刚找工作,二哥在上初中。家里为父亲治病花光所有积蓄,还欠下高额的外债。我不知道母亲是怎么度过那段日子的。父亲下葬的那天,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可第二天又照常起床给我们做饭,送我们上学。后来母亲对我说,那些天,她真的感觉活不下去了,可一想到我们几个,说什么也得撑下去。就这样,大哥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母亲带着大哥撑起了这个家,供我们三个小的继续上学。
母亲对我们有四个异常严厉的要求。第一是不能说瞎话。她说编瞎话,编来编去最终还是哄自己。有一次,我骗她说去上学,结果跑去捉鱼,老师找到家里,我被母亲狠狠打了一顿。晚上睡觉时她搂着我轻轻地说:“男人就要顶天立地,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可不能满嘴胡诌,成了‘二流子’,到时就没人信你了。”第二是不能欺负人。她说你父亲死得早,我们被别人欺负多了,知道被人欺负的滋味不好受,我们可不能欺负别人,这是会招人记恨的。第三是不能偷东西。她说,小时候偷小东西,大了就会犯罪,绝没有好下场。做人要本分,别人的东西咱不眼馋。第四是不能浪费。她特别心疼粮食,绝不允许我们把吃剩下的食物扔掉,每当我们要扔掉什么吃食时,她都要说,要扔的这点吃食,在灾荒年就能救活一个人哩。
母亲嫁给父亲从没过上过好日子。父亲是信贷员,整天早出晚归,家里全靠母亲撑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跟着母亲下地干活。那时我还小,为了防止我乱跑,母亲用绳子把我绑在树下,让我一个人玩泥巴,她干着活不时回头望我一眼。所以,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在不停地忙碌着。
等我懂事了,更是真正感受到了母亲的忙碌。早晨天刚亮就起床生火做饭,然后把饭温在锅里,再下地干活,等我们快到上学的时候,她回来叫我们吃饭,饭后刷洗锅碗瓢盆、喂猪喂鸡,之后,又要下地干活;中午回来,她坐在树荫下稍微喘一口气,就又要下灶屋做饭;下午,她仍要到田地里去干活;傍晚收工后,她通常还要在回村的路上拾点柴火;安排好晚饭之后,她才得到片刻休息,那大概是她一天中最舒服的时候;待大家都吃完了饭,她才端起碗去吃,剩多就多吃,剩少就少吃。到了农闲时节,她也闲不住,给我们缝衣做鞋、磨面纺线,总有干不完的活。但她从来没有喊过累、怨过苦,总是心甘情愿地干着一切。
现在,我们兄弟几个的生活条件都好些了,只想让她好好歇息。可她依然闲不下来,独自照顾九十多岁的姥姥,还坚持耕种她的一亩多地,种麦子、玉米、花生和各种蔬菜,每次有人来长沙,母亲都会托人捎来现磨的花生油、芝麻油,自种的山药、花生米、大豆等,还有咸鸭蛋、西瓜酱等各种咸菜,让我们很长一段时间都能品尝到家乡的味道。
我工作的城市离家很远,一年也难得回家一次。但每次回家,母亲都会在村口等着,离家时母亲又会把我们送到村口,目送着我们走向远处。我知道,不管我走到哪里,母亲的目光总会注视着我,让我在喧闹繁华的城市不迷失,随时都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