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尴尬”说再见 老年尿失禁如何护理
作者: 付小静最近,子女提出要带王大爷老两口去旅游,王大爷有些心动,但有个状况一直困扰着他:小便不受控制,经常尿湿裤子。现在王大爷每天待在家里不敢出门,生怕出门后小便控制不住。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可能会遇到一个难以启齿又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年尿失禁。尿失禁会导致会阴部皮肤损害和尿路感染,严重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身体异味、皮肤糜烂等,尴尬和消极的情绪是老年人孤僻、抑郁的原因之一,他们常常不敢出门,或者出门要穿着厚厚的纸尿裤才有安全感。
尿失禁不是正常衰老的表现
尿失禁指尿液不受意识控制而自行流出。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尤其是老年女性。很多老年人认为尿失禁是自然老化现象,因此不会主动求医,默默忍受着漏尿。
其实,尿失禁发生在任何年龄都是不正常的。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受到牵拉,刺激神经系统产生冲动传入大脑,大脑通知人体产生尿意,同时发出指令,使膀胱出口和尿道打开,促使尿液排出。如果人体经过评估时间、环境适合排尿,就按上述流程完成一次排尿,否则人体会内部协调,让排尿活动暂缓。任何原因导致排尿环节出了问题,尿液不受意识控制的自行流出都属于尿失禁的范围。
告别尴尬,如何应对老年尿失禁?
为避免尿失禁带来的尴尬,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预防或减轻尿失禁的办法。
进行功能锻炼
如果有尿失禁的症状,千万不要放任不管,随着年龄增长,盆底肌功能会越来越差,症状越来越严重,还可能伴随不同程度的盆腔脏器脱垂等盆底肌功能障碍的疾病。因此要坚持进行功能锻炼。
盆底肌肉锻炼:①指导老年人进行凯格尔运动等盆底肌肉锻炼,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和控制能力。具体方法包括取立位、坐位或卧位,试做排尿动作,先慢慢收缩肛门,再收缩阴道、尿道,产生盆底肌上提的感觉。每次收缩不少于3秒,然后缓慢放松,每次进行10秒左右,连续做10遍,每日进行5~10次。②抬腿运动:鼓励老年人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抬腿运动,以增强腹部肌肉张力,对预防尿失禁也有一定帮助。
膀胱功能训练:①定时排尿。鼓励老年人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通过定时使用便器来建立条件反射,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初始阶段可以设定较短的间隔时间,如白天每隔1~2小时使用便器1次,夜间每隔4小时1次,然后逐渐延长间隔时间。②膀胱按压。在使用便器时,可以轻轻按压膀胱,协助排尿,以排空膀胱内的尿液。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制订饮水计划:多喝水对排尿反射刺激非常有必要,要鼓励老年人多喝水,以便有足够的尿量,刺激排尿反射的恢复。液体的摄入一般应以白天1500~2000毫升为宜,夜尿较多的老年人睡前3小时减少或避免液体摄入。避免饮用有利尿作用的咖啡、浓茶等。
饮食指导:避免吃过多容易引起膀胱刺激的食品,如酸性食物(橙子、柚子、菠萝)、含咖啡因食物(巧克力、咖啡和红茶)、刺激性食物(辣椒、芥末等),少喝各种含酒精的饮料和碳酸饮料。
提示排尿法:家属可根据老人排尿记录,定时提醒,帮助养成规律的排尿习惯,同时要改善老年人的如厕条件,如厕环境应满足距离近、有扶手等特点。
做好皮肤护理:尿液长期浸湿皮肤可使皮肤角质层变软而失去正常防御功能。而尿液中的氨对皮肤刺激,易引起皮疹,甚至发生压疮,故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或每次失禁后都应进行清洗,勤换衣裤、尿垫、床单,皮肤可涂适量油膏保护,预防会阴部皮肤红肿、湿疹等。晚上可在床上用一次性尿垫,上面再覆盖一块柔软的浴巾,定时用温水清洗会阴部,防止皮肤长时间被尿液刺激而发生失禁相关性皮炎。
防止尿道感染:养成大小便后由前往后擦手纸的习惯,并做到及时清洗,避免尿道口感染。
此外,提供有针对性的生活指导,包括减重、戒烟、减少或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如提重物、大笑、快步行走等,也要避免便秘或大便过于用力这种增加腹压的行为;养成定时排尿、避免憋尿的习惯。适当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膀胱和尿道的血液循环状况,有助于缓解尿失禁症状。
正确心态对待尿失禁
尿失禁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造成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因此,患者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参与喜欢的活动,培养兴趣爱好,也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提升生活质量。
家属也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主动与老人进行语言沟通交流,认真倾听,了解其心理感受。多关心、鼓励、耐心安慰,尊重、理解老人,注意保护其隐私。同时主动帮助他们走出家门,多到户外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