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磷脂综合征 孕妇要警惕
作者: 傅文洁妊娠是发生血栓的高危因素,而妊娠合并抗磷脂综合征更增加了血栓发生的概率。
抗磷脂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妊娠并发症和/或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查为持续性抗磷脂抗体阳性的一组综合征。这些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物、抗心磷脂抗体、抗β₂糖蛋白Ⅰ抗体等。它们会破坏身体的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平衡,导致母体以及胎盘血管内血栓形成,影响母儿健康,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血栓固然可怕,但也是可防可控的,孕妇也不必过于惊慌,只要做到以下几点,血栓形成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一、生活方式调整
(一)动起来
1.适量全身运动
适当运动对于孕期预防血栓至关重要。坚持每天至少活动30分钟,在没有运动禁忌的情况下,孕妇可以选择散步、游泳、孕妇瑜伽等运动方式。散步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运动,可分多次进行。游泳能减轻身体重量对关节的压力,同时锻炼全身肌肉,但要注意游泳池的卫生和安全。孕妇瑜伽可以帮助孕妇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当身体微微发汗时,就已经达到锻炼效果了。这样可以促进静脉血液的回流,减少静脉血液在下肢的淤滞,从而有效地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2.抬高下肢
坐着或卧床时,可适当抬高肢体30°~60°,促进肢体血液自然回流。
3.踝泵运动
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促使小腿肌肉运动收缩,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预防血栓的形成。
◎屈伸动作:躺或坐着,大腿放松,下肢伸展,缓缓全力勾起脚尖,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然后脚尖缓缓下压绷脚,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秒,然后放松,为一组动作。反复进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数进行,越多越好。最好每小时练习5分钟,一天练5~8次。
◎绕环动作:下肢伸展,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做360°绕环,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绕环动作可以使更多的下肢肌肉得到运动。可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
4.足尖运动
站立或坐着,将双脚脚尖着地,尽量与脚踝保持水平,以脚尖为支点带动足部向后上下移动10~15次。
5.足跟运动
站立或坐着,将双足跟着地,尽量贴近足踝,以足跟为支点带动足部上下运动。
6.按摩小腿肚
小腿自然弯曲,用手轻轻按摩小腿肚10~15次,可有效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二)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全麦面包、糙米、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可以促进肠蠕动,减少便秘的发生,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压,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同时,要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避免血液中脂质成分过高。把握好食物量与身体活动量的平衡,管好体重。生活规律,安排合理的餐次。建议吃早餐。不吃早餐的人,血小板更易黏附聚集,容易形成血栓。此外,要保证每天饮水1500~2000毫升,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释血液,预防血液过于黏稠。
(三)体位管理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孕妇应每隔一段时间(45~60分钟)就改变一下姿势。如果需要长时间坐着,可以在脚下垫一个小凳子,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睡眠时,建议采用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减轻子宫对下肢静脉的压迫,改善下肢静脉回流情况。
二、物理预防法
(一)医用弹力袜
医用弹力袜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预防血栓工具。它通过对腿部不同部位施加不同的压力,形成从足踝到大腿的压力梯度,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轻下肢静脉淤血。孕妇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弹力袜(循序减压弹力袜),并在孕期尤其是孕晚期穿着。
如何选择合适的弹力袜:
1.弹力袜的压力分类
一级压力(15~30毫米汞柱):适用于初期静脉曲张、血栓高发人群及其保健预防。
二级压力(30~40毫米汞柱):适用于下肢有明显的静脉曲张并伴有腿部不适感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
三级压力(40~50毫米汞柱):适用于下肢高度肿胀、溃疡、皮肤变黑变硬、高度淋巴水肿患者。
2.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弹力袜的长度
小腿袜(膝下)、大腿袜(及大腿)、连裤袜(及腰部)。
3.确定合适的号型
弹力袜分为小号(S)、中号(M)、大号(L)、加大号(XL)、特大号(XXL)。
三个主要尺寸(单位:厘米):足踝(脚脖子最细处)周长、小腿肚最大周长及大腿最大周长。要根据穿者的身高、体重选择号码。
(二)间歇性空气压力泵
这种设备通过周期性地对下肢进行充气和放气,模拟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下肢静脉血液流动,防止血液淤滞。对于有高危因素或长期卧床的孕妇,这是一种很好的预防措施。
三、药物预防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如高龄、肥胖、多胎妊娠、有血栓病史或易栓症、抗磷脂抗体阳性等的孕妇,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
四、加强监测
孕期定期产检,加强监护,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随访凝血相关指标及监测胎儿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