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宝宝常见不适
作者: 徐虹0~1岁是宝宝护理的重要时间段,刚出生的宝宝是很脆弱的,需要细心和耐心来好好呵护。宝宝的健康牵动着家长的心,在其成长过程中,诸如发热、咳嗽、腹泻等不适状况时有发生,看着宝宝难受,家长们忧心忡忡。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针对宝宝常见不适症状的实用护理方法,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发热
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导致发热。当宝宝发热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如果体温在38.5℃以下,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用温水浸湿的毛巾轻轻擦拭宝宝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水分的蒸发可以带走热量,帮助降温。也可以给宝宝贴退热贴,一般贴在额头,起到局部降温的作用。若体温超过 38.5℃,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按照宝宝的体重准确计算药量,并注意用药间隔时间。同时,要让宝宝多喝温水,补充因发热而流失的水分,防止发生脱水。在宝宝发热期间,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宝宝直接吹风,加重病情。给宝宝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利于散热。
咳嗽
咳嗽作为宝宝常见的呼吸道问题,引发原因多种多样,感冒、过敏或者气管异物等都可能是罪魁祸首。当宝宝咳嗽程度较轻时,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护理措施。适当提升室内湿度是个不错的办法,将加湿器的湿度调节为50%~60%,湿润的空气能够舒缓宝宝呼吸道的干燥不适,进而减轻咳嗽带来的不适。多让宝宝饮用温水,这有助于稀释痰液,使痰在咳出时更为顺畅。
腹泻
宝宝消化系统娇嫩,饮食不当、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腹泻。当宝宝出现腹泻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可以给宝宝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冲调后,少量多次喂服。调整宝宝的饮食也非常重要。在腹泻期间,暂停添加新的辅食,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继续按需哺乳;对于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可以将奶粉冲调得稍稀一些,减轻宝宝胃肠道的负担。同时,避免给宝宝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注意宝宝臀部的护理,每次腹泻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然后涂抹护臀膏,防止臀部皮肤发红、破损,引发尿布疹。如果宝宝腹泻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发热、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进行粪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鼻塞
鼻塞会让宝宝呼吸不畅,影响睡眠和吃奶。对于因鼻腔分泌物堵塞引起的鼻塞,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将宝宝平躺,头部稍微抬高,在每个鼻孔滴入适量的生理盐水,轻轻按压鼻翼,使生理盐水在鼻腔内分布均匀,软化分泌物,然后用婴儿专用的吸鼻器将分泌物吸出。如果是感冒引起的鼻塞,可以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宝宝的鼻根部,通过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鼻塞症状。也可以让宝宝在充满蒸汽的浴室中待一会儿。保持室内空气湿润也有助于缓解鼻塞,如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水盆等。
皮疹
宝宝的皮肤娇嫩,容易出现各种皮疹,如湿疹、痱子、尿布疹等。对于湿疹宝宝,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避免过度清洁皮肤而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洗澡时使用温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沐浴产品,洗完澡后及时涂抹湿疹膏或润肤霜。保持宝宝皮肤干爽,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宝宝出汗过多。要勤换尿布,保持宝宝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换尿布后让宝宝的臀部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然后涂抹护臀膏。如果皮疹症状严重或持续不消退,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
肠绞痛
肠绞痛是许多宝宝成长过程中会遭遇的困扰,其症状较为明显,宝宝往往会毫无征兆地突然大声哭闹,而且哭声尖锐、持续时间长,与此同时,宝宝的腹部可能会变得胀满,摸起来发硬,让家长们心疼又着急。当宝宝发生肠绞痛时,家长可以尝试多种方法缓解。首先将宝宝竖抱,使其头部靠在自己肩头,轻拍背部,助其排出胃肠道气体;也可让宝宝仰卧并屈膝,以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舒缓肠痉挛;还可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敷于腹部,但一定要把控好温度,谨防烫伤宝宝娇嫩的肌肤。若采取上述措施后,宝宝肠绞痛症状依旧未缓解,务必及时带宝宝就医,以便排查是否存在其他疾病隐患。
溢奶
新生儿的胃部生理结构较为特殊,呈水平位,且食管下括约肌发育尚不完善,这就使得宝宝在进食后容易出现溢奶情况。当喂奶结束后,切勿马上让宝宝平躺,而是应轻柔地将宝宝竖抱起来,使其头部稳稳地靠在家长的肩部,然后用空心掌以适中的力度,自下而上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这个过程持续10~15分钟,能有效帮助宝宝排出吃奶时不慎吞入的空气,从而降低溢奶的可能性。在喂奶环节,正确的姿势至关重要。若是母乳喂养,妈妈要让宝宝含住整个乳晕,防止吸入过多空气;若采用奶瓶喂养,一定要挑选大小适宜的奶嘴,喂奶时将奶瓶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奶嘴处始终充满奶液,避免宝宝吸入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