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朱丹溪用艾灸加人参膏治病的故事
作者: 李建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认为,中风(脑卒中)之病,大抵上为血虚、有痰,以治痰为先。朱丹溪认为,如果是气虚中风引起的突然昏倒,应该用人参等补益;如果是小便失禁者,也可用人参等补益。所以说,对于任何一种治法,都不可拘泥,只要能治好病,都是好方法。
朱丹溪就曾经用艾灸治疗过一位急性中风的患者。这位患者约60岁,家境比较富裕,所以平时吃的都特别好,多膏粱厚味,这类人往往都是气虚加上痰湿的体质。在这一年的仲夏时节,这位患者得了长期腹泻的毛病,且房劳过度。有一天,这位患者在上厕所的时候,突然两手一撒,两只眼睛虽然是睁开的,但是眼睛里没有光,小便也失禁,全身的汗就像下雨一样地往外流,喉咙里面就像在拉锯一样作响,呼吸非常微弱。
这时候家里人赶紧请朱丹溪前来诊治,朱丹溪诊其脉,“其脉大而无伦次”,这是属于阳气暴脱之象。朱丹溪认为,这位患者因为长期食用膏粱厚味,体质较虚,加之久泻伤阴、房劳过度,体内津液阴气大亏,现在体内阴气伤到极点导致阳气无阴之承而出现暴脱。
于是朱丹溪赶紧让人煎人参膏,可是煎人参膏是需要时间的,在人参膏煎好之前,朱丹溪用艾灸灸这位患者的气海穴。气海穴是人的三大保健穴之一,可以起到补气固脱的作用。
而且在当时,医生给患者艾灸并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的悬灸,而是用小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灼烧,烧过之后会留下瘢痕,所以现在都称这种艾灸法为“瘢痕灸”。1炷就像小指头那么大,1炷烧完叫1壮。
等朱丹溪艾灸至18壮的时候,患者的右手可以动了;又继续灸了3壮,患者的嘴唇开始动了。这个时候人参膏也煎好了,于是便让患者服下1盏,到了后半夜的时候,已经吃了3盏,此时患者的眼睛已经可以动了。
就这样一直吃了2斤的人参膏,患者才能开口说话,说想要喝粥;吃到5斤人参膏的时候,患者已经大小便不失禁了;一直吃到十几斤人参膏的时候,这位患者的中风之病就痊愈了。
这段医案中,如果按照朱丹溪之前的治中风之大法,那么多的药喝进去,以患者平素气虚痰湿的体质,一定是扛不住的。所以对于这种气虚或者说体虚引起的中风,还是需要以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