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醉春烟

作者: 栖白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冬去春来,在繁花似锦、春暖花开的季节,在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诗篇中,有对春天的赞美,对花花草草的怜爱之情,但偏偏有人独爱春天的雨。

唐代诗人杜甫曾在《春夜喜雨》一诗中,以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滋润万物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的开头,诗人就赞美春夜所下的雨是“好雨”,因为在正需要雨水之时,雨就降下来了。它是“知时节”的,所以“当春乃发生”,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绘,把无情作有情,把无知当有知。这里把春雨当作有知觉的,故它能根据需要,应时而降。诗中的“知”字和“乃”字一呼一应,传神动人,诗人喜雨的心情跃然纸上。而后两句,既描写了春雨的动态,又传出了它的润物之神。因为好雨下在夜里,诗人着重从“听觉”上去描绘雨景。它悄悄而来,默默无声,不为人们所觉察,故称为“潜入夜”。这样不声不响下的雨,当然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细无声”,正好恰当地表现了它的可贵精神。这里的“潜”字和“细”字都准确而贴切,前者透露出风很微,后者说明了雨极小。

唐代诗人韩愈则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细致地描写了京城初春小雨下的美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当时诗人约好友游春,好友因事推辞,诗人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好友游兴。诗的开头,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与杜甫的《春夜喜雨》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最后两句,诗人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早春的小雨和草色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景象。

唐代诗人薛涛在《棠梨花和李太尉》一诗中,通过春雨景象,细致描绘了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吴均蕙圃移嘉木,正及东溪春雨时。日晚莺啼何所为,浅深红腻压繁枝。”诗的第二句,将时间背景设定在春天,细雨绵绵之际。春雨降临、万物复苏的景象为诗句增添了一抹柔和而宁静的色彩。最后一句,则描写了花瓣因风雨而变得湿润、沉重,压在树枝上的情形。这里的“浅深”指的是不同程度的浸湿,“红腻”则形容鲜艳且略带油光的花瓣,而“压繁枝”则展示了春天植物蓬勃生长的情景。

通过三位诗人笔下的春雨,一幅“春雨润无声”的画卷跃然于眼前,人也如一花一草,历经风雨,方能茁壮成长。

上一篇: 心中养春
下一篇: 性爱对大脑有多种好处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