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尿路感染之防控

作者: 官晓菊 张晶 路静

更年期是女性一生中被称为“多事之秋”的阶段,通常在45~55岁。此时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一系列生理变化会给女性的身体带来诸多影响,其中尿路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了解更年期女性尿路感染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提升生活质量。

为什么更年期女性易患尿路感染?

1.雌激素水平降低

雌激素对女性泌尿系统起着关键的保护作用。当雌激素水平下降时,尿道黏膜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合成减少,黏膜细胞的代谢和更新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尿道黏膜变薄、干燥,局部抵抗力减弱,使得细菌更容易侵入和繁殖,从而引发尿路感染。

2.尿道结构与功能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尿道肌肉逐渐松弛,膀胱的收缩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在排小便过程中,没法将尿液彻底排空,从而使一部分尿液滞留在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多。残余尿就像一个细菌培养皿,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增加了感染的概率。

3.免疫功能下降

更年期女性身体的整体免疫功能会有所下降,免疫系统抵御外界病菌入侵的能力变弱,一旦细菌进入泌尿系统,就更容易引发感染且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

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尿频、尿急、尿痛

这是尿路感染最典型的症状,患者会频繁地感到尿意,有迫不及待想要排小便的感觉,但每次尿量可能并不多,排小便时还会出现尿道灼热感、刺痛感,严重时甚至会有排尿困难。

2.下腹部疼痛

炎症刺激膀胱或尿道周围组织,可引起下腹部疼痛或坠胀不适,疼痛程度因人而异。

3.尿液异常

尿液可能变得浑浊,有异味,严重时可出现血尿,即尿液中含有红细胞,颜色呈粉红色、红色或茶色。

4.发热、寒战

如果尿路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细菌可能逆行向上感染肾脏,引发肾盂肾炎,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乏力、腰部酸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高达 38℃甚至更高。

如何治疗尿路感染?

1.一般治疗

对症状较轻的尿路感染,通过多饮水(达到自行冲洗膀胱的自净作用),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等,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

2.药物治疗

对于症状明显或一般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以及尿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有呋喃妥因、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一般用药疗程为3~7天,对于肾盂肾炎患者,疗程可能需要延长至 10天以上。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期间,务必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3.中医中药治疗

如三金片、热淋清颗粒等,具有利湿通淋、清热解毒、益肾补虚的作用,可辅助治疗尿路感染,缓解症状。此外,艾灸等中医外治疗法对于改善尿频、尿急等症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预防措施有哪些?

1.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多喝水,通过增加尿量,可以将泌尿系统中的细菌、炎症代谢产物等有害物质冲洗出去,减少细菌在尿道内的停留时间,降低感染风险。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水,以白开水或淡茶水为宜,避免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和咖啡。

2.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用温开水清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尿道口。勤换内裤,选择棉质、透气性好的内裤,并注意经期卫生,及时更换卫生巾。

外阴清洗注意事项:①准备专用的清洁盆,不要与洗脚盆等混用,以避免交叉感染。②使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或一次性棉质柔巾。③水温要适宜,一般控制在37~40℃。④洗净双手,防止手上的细菌污染外阴。⑤按照从前向后的顺序清洗,动作要轻柔,注意褶皱处也要仔细清洗,不要用力拉扯皮肤。注意水流不要直接冲向阴道内部,以免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清洗后,要更换毛巾或使用毛巾的不同部位再擦拭外阴其他部位,防止肛门处的细菌污染外阴。

3.雌激素替代治疗

对于更年期症状明显且无雌激素禁忌证的女性,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可以考虑适当的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助于改善尿道黏膜状况,增强局部抵抗力。长期、大剂量使用雌激素可能会增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的风险。对于有子宫内膜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患者,在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所以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

4.避免憋尿

养成定时排小便的习惯,有尿意时应及时排空膀胱,避免憋尿导致膀胱过度充盈,尿液反流,增加感染机会。

5.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合理摄取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含锌元素等营养成分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适度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也对维持身体良好的免疫功能至关重要。

6.性生活注意事项

性生活前后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性生活后及时排尿,有助于预防尿路感染。对于性生活频繁或有反复尿路感染病史的女性,可以在性生活后口服一次小剂量抗生素进行预防,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