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作者: 陈会兰 吴玲 朱为模

人间最美四月天,气候适宜,草木葱茏、鲜花盛开。大家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不要忽略健康与卫生问题。每年的4月为全国爱国卫生月,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如何在2025年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本刊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了专家。

无论您处于什么年龄、是何种身份、从事什么工作,健康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共同努力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在谈到健康管理时,您为什么强调“体检先行,找到自己健康管理的定位”?

定期体检是健康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早期发现潜在健康问题和疾病,增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状况。

如何通过定期体检增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

◎解读体检结果,认识自身健康风险:与医生沟通体检报告,了解具体指标,如血压、血脂、血糖等;更重要的是了解个人的健康风险,如是否需要改善饮食、增加运动量等。

◎制订可执行的健康目标:通过体检数据,如体重、血压、血脂等,设定具体的改善目标。例如,若血压偏高,可以制订“每周快走5次,每次30分钟”的计划,将健康管理转化为个人日常行为。

◎增强健康知识:根据体检结果和相关提示,学习相关健康知识。如参加健康讲座、阅读专业书籍或咨询营养师以了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危害和如何调整饮食。

◎建立健康档案,跟踪变化:将每次体检数据整理成健康档案,观察指标变化趋势。长期记录有助于了解干预措施的成效,增强健康管理的持续性。

◎强化健康意识:根据体检结果反思生活方式,增强对健康的关注度。如长期血脂偏高可能促使个人戒掉油炸食品。通过体检报告的直接反馈,增强健康责任感。

民以食为天,请问在健康管理中如何做到膳食平衡?

膳食平衡是指人们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能够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同时避免过量或不足。以下是实现膳食平衡的关键方法:

◎确保饮食多样化:每天摄入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蛋白质、乳制品和健康脂肪。多样化饮食被证明能提供更全面的营养素,降低营养缺乏的风险。

◎优先选择全谷物:以全谷物,如小米、燕麦、荞麦等代替精制谷物。研究表明,全谷物饮食摄入可以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每日摄入5份以上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尽量颜色多样化。大量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与多种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风险的降低有关。

◎控制蛋白质种类和比例:优先选择鱼类、蛋类、瘦肉、豆类、坚果(杏仁、核桃、榛子)等,减少加工肉类。优质蛋白的摄入有助于人体肌肉合成、增强免疫力和预防慢性病。

◎选择健康脂肪:减少反式脂肪和饱和脂肪的摄入,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坚果(核桃、松子、开心果等)、鱼类等的摄入。这是因为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脏健康有益,而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过多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限制糖和盐的摄入:每天糖的摄入应低于总能量摄入的10%,盐摄入不超过5克。高糖和高盐食物摄入与肥胖、高血压及其他代谢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注意食物的烹饪方式:避免过度油炸或烧烤,多选择蒸、煮、焖等方式。这是因为过高温度烹饪可能产生致癌物,如多环芳烃,而低温烹饪更有助于保护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适当合理使用膳食补充剂:在身体某些营养素缺乏的情况下合理使用补充剂,如维生素D、钙、铁等。补充剂应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使用,摄入过量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另外,隐形糖和过度加工食品是现代饮食结构中的两个重要问题。隐形糖和过度加工食品均可能导致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高发。

什么是隐形糖?

隐形糖是指添加在食品中的糖分,但消费者可能未察觉。它常见于加工食品、饮料、调味品,甚至主食中,如酱料(如番茄酱、沙拉酱等)、饮料(如果汁、功能性饮料等)和零食(如饼干、糕点)。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中国居民人均糖消费量显著增加,大部分隐形糖摄入来自加工食品和饮料,而非直接添加的糖。

◎隐形糖对健康的危害:

研究表明,高糖饮食与肥胖,尤其是儿童肥胖密切相关。过多糖的摄入也被证明会明显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风险。

如何减少隐形糖摄入?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注意“总糖”和“添加糖”含量。尽可能减少购买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可以改喝白开水或无糖茶。选择天然甜味食材,如用水果代替甜点。

什么是过度加工食品?

过度加工食品是指使用大量添加剂、调味剂、人工色素、甜味剂等加工而成的食品,通常包括:

零食:如薯片、膨化食品。

饮料:如瓶装饮料、速溶咖啡。

加工肉制品:如香肠、火腿、培根。

近年来,过度加工食品消费速度快速提升,儿童和青少年成为主要消费者,导致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和糖尿病患病率急剧上升。

过度加工食品对健康的危害:

第一是营养缺乏。过度加工食品通常缺乏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富含盐、糖和反式脂肪等物质。第二是导致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经常摄入过度加工食品会导致高血压、高血糖。第三是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研究表明,过度加工食品与某些癌症(如结直肠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如何减少过度加工食品摄入?

增加天然食物比例:优先选择天然未加工或轻加工的食材,如新鲜蔬菜、水果、谷物、瘦肉和鱼类。

自制食品:尽量少买速食食品,鼓励家庭烹饪。

警惕食品添加剂:阅读食品标签,避免含添加剂过多的产品。

选择加工过程较少的食物替代:如用水果代替果汁,用原味坚果代替含盐或调味坚果。

日常合理的膳食平衡,一个人的饮食健康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当免疫力降低时,人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很多,如何通过运动来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是人体防御外界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的能力,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基础。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并消灭入侵的微生物、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如癌细胞)及修复损伤,来实现保护作用。一个人的免疫系统的组成可以简单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先天免疫:第一道防线,如皮肤、黏膜屏障和吞噬细胞。

适应性免疫: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反应,由T细胞、B细胞介导。

免疫调节:通过释放细胞因子(如白介素、干扰素)维持免疫平衡。

为什么运动能提高免疫力?

在漫长的人类进化中,不管是追捕猎物,还是奔跑逃生,都离不开运动,都伴有受伤而被细菌入侵的可能。而运动本身带来的生理效应(如体温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免疫细胞被激活)均会阻止入侵细菌在体内的生存。所以,运动就是激活人免疫系统的开关。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适度运动对免疫系统有以下益处:

◎刺激免疫细胞活动:运动增加和增强白细胞(如NK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从而增强对病原体的监测和清除能力。

◎减轻慢性炎症反应:适度运动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如减少促炎性因子IL-6、TNF-α)减轻全身慢性炎症反应。

◎调节激素水平:运动可以降低应激激素(如皮质醇)水平,帮助缓解压力,而压力过大会抑制免疫功能。

◎提高代谢能力:运动能控制体重、降低血脂和血糖,从而减少代谢相关疾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保障肠道健康:有氧运动可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间接调节免疫反应。

什么样的运动对提高免疫力较有效?

低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等。这些有氧运动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免疫细胞在全身“巡逻”。

最新的研究表明,结合力量训练[如哑铃训练、阻力带训练、体重训练(如俯卧撑、深蹲)]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代谢和激素平衡,从而帮助提高免疫力。另外,适当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如短时间的快速跑、跳跃,结合低强度恢复期,也有短时刺激免疫系统的效果,但需控制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训练。

提高免疫力的运动处方

☆总体原则

频率:每周3~5次。

强度:以中等强度(60%~70%最大心率,最大心率可以用“220-年龄”公式来推测)为主,偶尔加入高强度间歇训练。

时间:每次30~60分钟。

种类: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

☆推荐运动计划

中等强度(稍气促)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每次30~45分钟。

中等量、重复8~12次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哑铃弯举等,每次15~20分钟。

轻强度放松训练,如打太极拳、伸展、拉伸等,每次10~15分钟。

高强度(气促但能讲话)间歇训练,如快跑30秒+慢跑2分钟,循环3~5次,每周1~2次。

☆注意事项

(1)避免过度训练

风险:过度运动可能抑制免疫功能,导致“开放窗口”(感染风险增加的时期)。

解决方法:合理安排休息日,避免连续高强度运动。

(2)保证营养摄入

关键营养素:蛋白质(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维生素C(增强抗氧化作用)、维生素D(增强抗病能力)、锌(促进伤口愈合)。

建议: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维持能量平衡。

(3)注意睡眠和压力管理

睡眠不足和压力过大会削弱运动的免疫力提升效果。

(4)针对特殊人群

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运动。

只要遵循以上原则,就能通过运动有效地提高免疫力。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何通过健康管理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是科学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办法,具体包括:

饮食干预

◎降低钠盐摄入:研究表明,过多钠盐摄入会增加血容量和血管阻力,从而升高血压,减少钠盐摄入可显著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

◎增加钾的摄入: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减轻血管紧张程度,因此建议摄入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土豆等。

◎遵循DASH饮食:DASH饮食是一种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旨在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科学饮食模式。DASH饮食的主要特点:①高钾、高钙、高镁:增加这些矿物质有助于降低血压。②低钠:限制钠盐摄入以减轻血管负担。③富含膳食纤维: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④低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限制红肉和全脂乳制品的摄入。⑤控制总热量:适合不同年龄、性别、活动水平的人群。

限制酒精摄入

过量饮酒与血压升高显著相关,适量饮酒可减轻这一影响。如果饮酒,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份,女性不超过1份(1份约为14克纯酒精)。

体重管理

超重或肥胖会增加血液循环的压力,导致血压升高。减重5%~10%可显著降低血压。保持健康体重(BMI为18.5~24.9),尤其注意减少腹部脂肪,是高血压预防和管理的重要部分。

定期参加运动

研究表明,定期参加有氧运动可降低收缩压5~7毫米汞柱。因此,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游泳。最新的研究表明,力量训练,尤其是等长训练,也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因此,建议每周至少有2次抗阻力训练,如哑铃训练、阻力带训练。另外,每周2~3次的太极拳或瑜伽被证明能够缓解压力、改善血管功能,有助于降低高血压风险。

改善睡眠

睡眠不足或质量差会引发交感神经系统活跃和激素失衡,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应确保每晚7~9小时优质睡眠。

减轻压力

长期高压会导致血管收缩和激素水平紊乱,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因此应该通过冥想、深呼吸、正念训练等方法来缓解心理压力。

戒烟

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加速高血压进程。因此应该完全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

定期监测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有助于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因此应该定期自测血压,了解自身状况,尽早发现异常。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