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肺结节 远离谈“结节”色变

作者: 周洁

随着人们对健康关注度的提高,定期体检成了每年必不可少的环节。 不少人面对“肺结节”的体检报告结果,面露难色:肺结节是肺癌吗?下面就为大家科普一下,如何正确认识肺结节,远离谈“结节”色变。

什么是肺结节?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胸部CT检查,可以发现边界清楚、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直径≤30毫米的肺内“小白点”(密度增高影),它就是我们所说的“肺结节”。引起肺结节的常见原因有环境因素刺激、职业暴露、肺部感染、肿瘤等多种因素。

为什么近年来肺结节患者越来越多?

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主要是因为过去大部分单位体检都采用X线作为胸部影像学的检查方法,X线片对小于1厘米的结节难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改做低剂量肺部CT检查,可以发现2毫米以上的结节。同时,由于受雾霾等因素的影响,肺结节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

为什么有的人查出肺结节没事,而有的人却被诊断为肺癌呢?

肺结节性质的判断主要根据结节大小、形态、个人危险因素综合分析。肺部小结节并非一定就是肺癌,恶性肿瘤远少于良性病变。不过,当年龄大于40岁且存在以下情况时,就需要警惕了,吸烟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长期被动吸烟者;有职业暴露史,如长期接触石棉、铍、铀等工人;家族中有患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弥漫性肺纤维化等肺病者。如CT报告中描述肺部小结节直径>1厘米、边缘有毛刺和分叶、内部密度不均匀、表现为实性结节或者混杂性结节,应当格外注意。不是所有CT报告中描述为“肺结节”的都有恶变率,常见的良性结节可能由球形肺炎、结核球、错构瘤、纤维增生灶等导致。因此,体检查出的肺结节的良恶性需要专业医师的判断。

首次查出肺结节,需要多久复查呢?

当医生判断结节恶性可能性较小时,一般会建议患者定期检查胸部CT。对于≤5毫米结节,大数据研究显示,无论是实性结节还是毛玻璃结节,90%以上的为良性,因此每年复查CT即可;对于5~8毫米的毛玻璃结节属中危,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每过3~6个月复查CT再评估;对于≥8毫米的毛玻璃结节或实性结节,多属高危,则会由包括“呼吸内科、影像科、胸外科”等多个学科在内的医生共同评估。除了做胸部CT检查,医生有时还会根据患者情况和医院的诊疗手段,让患者做血液肿瘤标志物、肺癌血清抗体和相关肺癌分子标志物等检查,辅助进行结果的判断以进一步决定是否行手术治疗。

肺结节可以预防吗?

肺结节不能完全做到预防,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降低患肺结节的风险。

1.避免吸烟

烟草中有几百种有害物质,吸烟是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导致肺结节最常见的原因。因此,戒烟是预防肺结节和肺癌的首要措施。有人会说不抽烟,就没有风险了。需要提到的一点是,除了自己不吸烟,还要对被动吸烟说不,如果长时间暴露于二手烟环境,同样会受到烟草中有害物质的危害。所以保护自己,就要远离二手烟。

2.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生活环境中同样存在着有害物质的聚集,特别是在工业区或交通拥堵的地方,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增加患肺结节的风险。所以应尽量避免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清洁。如从事采矿、建筑、化工等行业,日常不得不与有害物质接触的行业,工作人员则应戴上适当的防护用具以减少有害物质的吸入和接触,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避免潜在的职业病风险。

3.调整饮食结构

饮食结构的调整是预防肺结节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措施之一。合理的饮食不仅能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还能帮助减少炎症、增强抵抗力,从而降低患肺结节的风险。新鲜蔬菜、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这些营养素对保护肺部健康至关重要。膳食中多选择全谷物食品,如燕麦、糙米、全麦面包、藜麦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为身体提供持久的能量。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和维持组织健康的重要营养素,优质蛋白质来源主要包括鱼类、豆类、瘦肉、鸡蛋、乳制品等。同时,我们还应减少高脂肪、高糖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因其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增加患肺结节的风险。

4.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是预防肺结节和提高肺功能的重要手段。适度运动不仅能够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提高免疫力,从而降低患病风险。可以通过做一些有氧运动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帮助预防肺结节。运动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地调整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5.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对于及早发现和诊断肺结节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高风险人群,应更加重视定期体检,尤其是胸部CT的检查。患者年龄与肺结节良恶性具有相关性,40~80岁患者随着年龄增加,恶变率增大,因此建议 40 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胸部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结节并采取相应措施。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