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病 科学防治很关键

作者: 李林

张女士,今年56岁,她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到增生期,原本应当进行4次规范化的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但由于她惧怕激光光凝治疗过程中的眼部疼痛,仅做了一次治疗就放弃了。半年后,她的视力进一步严重下降时,仅靠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已无法控制病情的进展,只能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且手术预后不理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该病是难以被逆转的严重致盲性眼病,我国50~59岁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较高,为22.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我国工作年龄人群中发病率占首位的致盲性眼病。

目前,很多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不了解,或者由于一知半解,导致早期筛查意识不强,或者即使筛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由于对治疗和预后的误解,结果延误了治疗,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甚至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糖尿病眼底病变的知识要点

1.糖尿病眼底病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和糖尿病视神经病变。临床上的糖尿病眼底病变通常是指前两种病变。

2.不同年龄的糖尿病患者均可能发生糖尿病眼底病变。无论是1型糖尿病患者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甚至是继发性糖尿病患者,均有可能发生糖尿病眼底病变。

3.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一种可控、可治、可防的眼底病变,防治重点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窗口期,以致出现严重的视功能损害。

4.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一种可导致严重视力损害甚至视力丧失的眼底病变。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病5年内,会有60%发生严重视力减退;在有临床意义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中,有30%可能发展到中度视力减退。

5.糖尿病眼底病变的规范化治疗方法有激光治疗、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或糖皮质激素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等方法。

6.糖尿病眼底病变患者除了积极控制血糖,还要严格控制血压和血脂。三项指标都达到理想水平,是防治糖尿病眼底病变并控制其进展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要警惕的认识误区

在没有发生严重的视力下降之前,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眼底病变并不了解,更不知道这是一类可致盲的严重眼部并发症。而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生,有时还与其他疾病混淆在一起。比如一些伴有眼部其他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包括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不戴眼镜的屈光不正患者,常常难以及时发现自己的视力障碍,以为是眼疾导致的眼部不适而非糖尿病,从而延误治疗。

一些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患者在治疗眼部病变时,没有充分认识到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全身指标在糖尿病眼底病变进展中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如果患者只注重眼部治疗,就可能导致眼部治疗效果不佳。

有的患者对糖尿病眼底病变的规范化治疗方法不了解,或者如文中提到的张女士因惧怕治疗产生的某些不良反应如眼部疼痛,不愿意配合治疗,结果导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

还有的患者没有正确认识中医和西医在糖尿病眼底病变治疗中各自发挥的作用,盲目拒绝规范化治疗。对于糖尿病眼底病变,我们认为不应盲目采取单一的治疗方案,应将我国传统中医药的辨证施治与西医的治疗手段结合起来,按照相关诊疗规范科学治疗。

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发生糖尿病眼底病变,都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并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制订个性化随诊和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期获得更持久的视力受益。

首次检查时间

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在青春期前发病,可以在青春期开始进行眼底检查。在青春期后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建议在发病的同时进行眼底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一旦得到明确诊断,就应立即进行眼底检查,即使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

检查间隔时间

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在5年以内的,很少发生眼底病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每2~3年进行1次眼底检查。如果1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超过5年,建议每年进行1次眼底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进行1次眼底检查。如果已经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其他眼部并发症,就要更加频繁地检查眼底。

什么是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有哪些?糖尿病足患者怎么知道自己的糖尿病足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手足外科副主任医师鹿亮为您一一解答。欢迎扫码收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