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母草 养血又美颜

作者: 刘琪瑞

每年初夏时节,我都要到郊外的山坡寻找一种草药,它长势茂盛,亭亭玉立,撑着一把紫花小伞,尽情地绽露芳华。我记得小时候,母亲叫它“妈妈草”,乡谚说:“家有‘妈妈草’,娃娃满院跑。”多么温柔而亲切的名字!每每想起它,总让人想起亲爱的妈妈!

这种草的大名儿唤作“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茎叶如黄麻,节节生穗,丛簇抱茎。四五月份,穗内开小花,红紫色,亦有微白色者,清丽脱俗,引得蝴蝶纷纷飞来,在花穗间翩翩起舞。益母草为常用中草药,多生于山野荒地,五月初花未全开时采摘,生用或熬膏用,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等功效。

益母草因有调血补阴之功效,在古代常为普通人家求子嗣所用药。明代官员李祯在农历三月出门赏景,看到了俏丽若霞的一丛丛益母花,有感而发:“忽忽春将暮,俄过三月三。草谁怜益母,花自媚宜男。”(《三月四日即景》)春天将要过去了,益母花盛开了,农人将要采收为药,为家中妇人调养,诗人仿佛听见紫红的花丛中,传来孩童们清亮亮的嬉笑声。

在清代诗人、医家赵瑾叔的笔下,益母草的用途更为广泛。他编有一部浅显易懂的医著《本草诗》,其中《益母》是这样写的:“茺蔚何缘益母名,女科专用自分明。乳头敷上痈俱散,面上涂来刺不生。利产按时能速下,调经过月可徐行。若还求嗣须常服,子叶花根并用精。”这首诗描述益母草的功用比较全面,其可医乳痈,疗粉刺,调经利产,想求子嗣的妇人需常服用,全草皆为可用之材。

益母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可抗氧化、防衰老。早在唐代即有以益母草为主调制的美容养颜方。武则天最善用益母草来养颜,御医们为她研制的美容秘方中,最著名的就是“益母草泽面方”。由于武则天长期使用这一秘方美容,因此到了80岁的高龄,仍然保持着美丽的容貌,无怪乎《新唐书》称她“虽春秋高,善自涂泽,虽左右不悟其衰”。这一宫廷方流传甚广,还有“神仙玉女粉”之称,功效良好,一直沿用至今。

小草本弱,为“母”则刚。一株荒野中随意生长的益母草,在春末夏初的和风中,带来几分俏丽几多温情,洋溢着恬静之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