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晚年快乐和健康
作者: 程绍瑞退休后,闲暇时间多了,很多人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来充实晚年生活,如钓鱼、跳舞等,而我则钟情于“纸上耕耘”——写。
受父亲熏陶,从小我放学回家后,常会写点小文章或练练毛笔字,有了进步得到父亲夸奖,我就会很开心。慢慢地,写成了我的“课余爱好”。到了中学以后,老师会常找我抄写黑板报或刻蜡纸,我写的诗歌、短文也会被选登在板报及校报上。那时我觉得,写文练字是一种精神享受,而写出的东西被认可,我又体验到了收获的喜悦。
但自参加工作后,我的这项爱好便慢慢地退出了生活。由于工作的繁忙,我再也没有时间写作和练书法。然而退休后,在老同学的启发下,我燃起了重拾旧好的欲望,于是又拿起了笔。
一是写作。平日里我很注意积累素材,生活中亲历的或见到的某些事情及社会现象,觉得有感悟、有意义的,回家就记在本子上。然后通过不同的题材写出来,如随笔、散文、小评论,或是小说、诗歌等。感觉哪篇写得不错,就试着投给报纸或杂志。一段时间的尝试后,稿子开始被刊登了,每当此时,快乐的心情久久难以平息,同时,也增强了我的写作热情。
二是抄录。要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学、多积累。平日里,看书读报时,遇到写得精彩的片段、句子,或是精辟的论述及发人深省的警语等,我就仔细工整地抄录下来,置于案头,随时拿来品读。这不仅可帮助我提高写作技能,重要的是它还成了我和家人修身养性的砺石和行动指南,教会我们做人与处世之道。儿孙们称其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争相传阅,各取所需,在阅读中受到了教育,净化了心灵,获得了知识。
三是书写。平时我还愿意写写毛笔字,享受书写乐趣。我先是购买了书法指导、名人字帖,后来又临帖写,我还上网看一些教书法的视频,还买来水写布,蘸水写。慢慢地,书法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我经常自品自赏,自得其乐。
这些年来,我深刻体会到,勤动笔是一项很有益的养生活动。写作,可以使大脑得到系统的锻炼,不断保持脑细胞的活力,增强思维能力。而练书法,则另有一番意境:执笔在手,每写一个字,都是一次美的追求,既活动了筋骨,又陶冶了情操。所以,常动笔,不仅能让身心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使生活过得充实、有情趣,同时也能较好地预防抑郁,延缓衰老的脚步。
如今,我已年过八旬,依然精神饱满,手脚灵便,记忆力也不差。我想,这与我晚年后爱好“写”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