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警惕老年日光性皮炎

作者: 秦燕云

一、为什么老年人更要警惕日光性皮炎?

日光性皮炎,俗称光敏性皮炎或晒斑,通常是由于皮肤对紫外线的过敏反应或过度暴露引起的。夏季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达到全年峰值,65岁以上的老年人因皮肤变薄、皮脂分泌减少、修复能力下降,成为日光性皮炎的高发人群。临床数据显示,老年患者夏季皮炎就诊量较其他季节增加40%,其中多数与日晒相关。

二、日光性皮炎的常见症状

日光性皮炎典型症状:曝晒后2~6小时皮肤上出现边界清晰的红斑,同时伴有灼热感或针刺样疼痛,严重时可出现水疱、脱皮(24~72小时达高峰),可能伴随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三、预防日光性皮炎 科学防晒三部曲

第一道防线 物理遮蔽,选择紫外线防护系数(UPF)50+的防晒衣,注意覆盖颈后、手背等易忽略部位;帽檐的宽度应>7厘米才能有效遮阳;选择标有紫外线(UV)400或100%防紫外线的防护墨镜;外出使用黑胶涂层伞,伞面直径>90厘米,确保覆盖全身;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避免外出。

第二道防线 正确使用防晒霜,选择防晒系数(SPF)30+、防晒指数(PA)+++的物理防晒霜(含氧化锌或二氧化钛);出门前30分钟足量涂抹,面部需1元硬币大小的量,全身约30毫升,每2小时补涂一次;特别注意耳后、颈后、脚背等易遗漏部位。

第三道防线 环境防护,户外活动尽量选择树荫下,车窗贴防紫外线膜(阻隔率应>99%)。

四、发生日光性皮炎黄金24小时处理流程

立即冷敷,用4℃冷藏的生理盐水湿敷(每次15分钟,间隔2小时),涂抹不含香精的医用保湿乳更佳。如出现水疱,直径>1厘米时需就医抽吸,小水疱则保持疱皮的完整;发生日光性皮炎后也可以选择一些相应的药物外涂或者口服。如轻度红肿,可外用弱效激素乳膏(如地奈德乳膏,每天2次外涂,避开破损处,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4周,面部更需谨慎));瘙痒明显,可服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每次10毫克,每天1次口服);若有其他不适症状,请及时就医。

五、特殊人群如何做好防护?

服用光敏性药物者 常见光敏性药物有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四环素类抗生素如米诺环素。建议在傍晚服用药物,减少日间外出。

糖尿病患者 选择无酒精配方的防晒产品,每天检查足部等部位。

行动不便者 为轮椅使用者配备可拆卸遮阳棚,卧床老人应注意防护窗边阳光。

六、营养助力皮肤修复

防晒营养素 维生素C:每日200毫克(相当于2个猕猴桃);维生素E:每日15毫克(约30克杏仁);欧米伽3脂肪酸:每周3次深海鱼(每次100克)。

夏季推荐食谱 早餐:菠菜鸡蛋羹+蓝莓酸奶;午餐:番茄炖牛腩+凉拌紫甘蓝;晚餐:清蒸三文鱼+南瓜小米粥。

七、常见误区

◎误区一:“阴天不需要防晒?”

阴天也是需要防晒的,紫外线中的紫外线波长(UVA)可穿透云层,阴天仍有80%的紫外线强度。

◎误区二:“戴帽子、打伞就不用涂防晒霜?”

打伞不能完全防晒,地面反射的紫外线仍会损伤皮肤,需配合防晒霜使用。

◎误区三:“防晒霜涂一次管全天?”

防晒霜会因为出汗、摩擦、紫外线分解等逐渐失效,应每2~3小时补涂一次。

八、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

皮肤晒伤面积超过3个手掌大小,出现发热(体温>38℃)、恶心等全身症状,72小时后症状持续加重,创面出现脓性分泌物。

日光性皮炎预防胜于治疗,科学的防晒措施能让老年人安然度夏。当出现皮肤问题时,建议及时到医院的皮肤科或老年科就诊,专业的伤口护理门诊可提供更个性化的防护方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