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干眼 呵护双眸

作者: 顾正宇 吴萌瑶 张方圆

如今,大家的生活方式变了,用电子屏幕的时间越来越长,干眼的人也越来越多。干眼就是干眼症,是常见的眼部疾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了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会让眼睛不舒服,严重的还会损伤眼表。干眼不仅影响大家的生活和工作,还会带来经济负担。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本刊特邀专家撰稿,带您了解干眼的相关知识,教大家如何科学预防和护理眼睛。

认识篇 干眼到底是怎么回事?

古代中医早就注意到干眼了,明代以前就有相关记载,当时把干眼的症状叫作“干涩昏花症”“神水将枯症”之类的。在国外,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也有人记录过眼睛干燥、疼痛的情况,不过那时候没把它当成一种单独的病,只是当作眼睛不舒服。1882年,德国有个眼科医生叫Theodor Leber,他第一次科学地描述了“干燥性角结膜炎”,这就是干眼早期的医学名字。到了1933年,瑞典医生 Henrik Sjögren研究了一种病,患者会眼干、口干,后来这个病被叫作“干燥综合征”,这让大家对干眼的研究更加深入。1995年,美国干眼研究小组给干眼下了个标准化的定义,说它是“泪液和眼表的多因素疾病”。从这以后,干眼就成了一个独立的医学研究领域问题,大家也越来越重视它,这个定义也为后来看病、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什么是干眼?

干眼是一种很常见的眼表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它的主要问题就是泪膜不稳定。那么,泪膜是什么呢?泪膜是眼球表面(眼表)的一层液体薄膜,由脂质层、水液层和黏蛋白层组成,能让眼睛保持润滑。如果泪膜的某个部分出了问题,眼睛缺少润滑,就会觉得干涩,还会出现泪膜不稳定、渗透压升高、眼表发炎、神经感觉异常等症状。2017年,国际专家对干眼有了新定义,认为干眼主要是因为泪液分泌不够,或者蒸发太快等,导致泪膜异常。

干眼的症状有哪些?如何判断是不是患了干眼?

干眼的症状各种各样,眼睛干涩、有异物感、有烧灼感、痒、怕光、易疲劳、看东西一会儿清楚一会儿模糊,这些都是干眼的症状,而且用眼时间越长、症状越明显。不过,有这些症状不一定就是得了干眼,干眼还分“真性干眼”和“假性干眼”。真性干眼的患者,眼睛的症状和眼表的体征是一致的;假性干眼的患者只是感觉眼睛干,但眼表并没有病变。虽然只差一个字,但是诊断和治疗方法却大不相同。想准确知道是不是干眼,要去正规医院眼科,让医生综合判断。医生会让患者填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看看症状有多严重,对生活有多大影响;还会做一些检查,像测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角膜荧火素染色、评估睑板腺功能等。这几年,医学进步了,有了泪膜干涉成像、泪液炎症标志物检测、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这些新技术,能更准确地在早期发现干眼,还能判断干眼的类型。干眼一般分为水性缺乏型(泪液分泌不足)、蒸发过强型(主要是睑板腺功能有问题)和混合型。知道干眼的类型,对后面的治疗很重要。另外,干眼还要与过敏性结膜炎、感染性结膜炎、视疲劳这些眼病区分开,这样才能避免误诊,让患者得到正确治疗。

为什么会得干眼呢?

从研究数据来看,干眼在全球都很常见,发病率为5%~50%,我国的发病率为21.0%~52.4%。发病率不一样,主要是因为诊断标准、研究方法不同,还存在地域差异。在亚洲国家,干眼的发病率普遍比较高,这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均有关系。最近这些年,干眼越来越年轻化了,这与大家天天用电子设备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干眼的发病因素复杂,很多因素会同时起作用,了解这些因素,对预防和治疗干眼均有帮助。干眼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

1.内在因素

①年龄:年纪大了更容易得干眼,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女性更明显。②性别:女性得干眼的概率比男性高,是男性的1.5~2倍,这可能与女性体内激素变化有关。③疾病:像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这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障碍等,均可能引发干眼。④精神问题:焦虑、抑郁、睡眠不好,也会增加得干眼的风险。⑤其他:三叉神经受到损伤,也可能导致干眼。这些内在因素会影响泪腺分泌泪液、睑板腺分泌油脂,或者改变眼表环境,最终引发干眼。

2.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对干眼的影响也很大。①生活方式:长时间看电子屏幕,眨眼次数就会变少(正常每分钟 15~20次,看屏幕时可能降到每分钟3~5次)。还有吸烟(包括吸二手烟)、饮食不健康,都对眼睛不好。②环境因素:空调房里空气干燥,空气污染、紫外线照射,这些环境因素均会伤害眼睛。③眼部因素:长时间戴隐形眼镜、乱用眼药、做过眼睑手术,均可能引发干眼。④药物因素:吃抗抑郁症药、抗组胺药、降压药等,也可能导致干眼。所以,干眼可不是简单的“眼睛缺水”,原因很复杂。

治疗篇  如何治疗干眼?

干眼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疾病,不是随便滴点眼药水就能好的,需要长期、综合、个性化的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打破干眼的“恶性循环”,让病情不再发展。很多患者会有疑问:“我天天滴十几次眼药水,眼睛还是干,这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是大家对干眼治疗的误解,单纯靠滴眼药水“补水”,解决不了眼表失衡的复杂问题。就好比用清水浇盐碱地,当时湿了,可一会儿更干了。所以,干眼治疗一定要有针对性。干眼治疗主要包括病因治疗、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

治疗干眼的药物有哪些?

药物治疗主要有这几类:

1.润滑修复类

人工泪液是最常用的,还有促进泪液分泌、修复眼表的眼药水,这些药主要是让眼睛保持湿润。

2.抗炎类

像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免疫抑制剂滴眼液、非甾体类滴眼液等,用来控制眼睛炎症。

3.抗生素类

如果干眼是感染性睑缘炎引起的,就需要用抗生素类眼药水。

不打针不吃药,这些方法也能治干眼

1.睑缘清洁

采用专业眼部清洁液或医用湿巾清除睑缘分泌物、生物膜及代谢碎屑,减少细菌感染,维持睑板腺开口通畅,预防脂质异常堆积导致的蒸发过强型干眼。

2.热敷熏蒸+按摩

通过40~45℃恒温热敷软化睑酯,结合睑板腺垂直按摩手法,促进腺体分泌物排出,改善泪膜脂质层厚度及稳定性,适用于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

3.强脉冲激光治疗

基于光热效应选择性封闭睑缘异常血管,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同时刺激腺体功能恢复,尤其适用于蠕形螨感染或合并玫瑰痤疮的难治性干眼。

4.热脉动治疗

通过眼杯内置温控系统(42.5℃)及脉冲式压力同步作用于睑板腺,液化并机械性排出淤积脂质,单次治疗可显著改善腺体阻塞及延缓泪膜破裂时间。

5.湿房镜

采用密闭式镜框设计结合保湿内衬,形成局部高湿度微环境,降低泪液蒸发率,适用于水液缺乏型或术后干眼,部分型号可整合雾化功能增强疗效。

6.泪点栓

通过可吸收/不可吸收材料植入下泪小点,暂时性或永久性阻断泪液引流通道,延长天然泪膜留存时间,适用于中重度干眼且药物控制不佳者。

为何要多学科联合治疗干眼?

以前大家觉得干眼滴点人工泪液就行,这样的想法不对。实际上,干眼是一种慢性炎症,大多数患者会有炎症,所以,抗炎治疗很重要。除了用传统的非甾体抗炎滴眼液、短期用激素滴眼液,现在0.05%环孢素滴眼液也用得越来越多,它能精准抑制炎症,还不会像激素药那样让眼压升高。很多人不知道,眼睛干可能不只是眼睛的问题,就像大树生病了,只修剪枝叶没用,得从树根找原因。很多长期眼干的患者,同时还患有糖尿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或者做过器官移植。这些全身性疾病会影响泪液分泌,让眼睛更难受。真正有效的治疗,要把眼睛和全身的问题一起考虑。眼科医生制订治疗方案时,常常会和内分泌科、风湿免疫科等科室的医生一起商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护眼睛健康。

自我诊疗有风险,干眼治疗别乱来

现在网络很发达,大家能从网上了解干眼的知识,这是好事,但也有不少人自己给自己看病。很多干眼患者在去医院之前,试过各种方法,从代购的网红眼药水到智能热敷眼镜。可干眼很复杂,正确的做法是先去医院做专业的眼表检查,看看眼睛损伤的程度,再让医生给出治疗方案。所以,如果眼睛一直不舒服,最好带上你用过的“治疗装备”去眼科门诊。医生会根据你的情况,结合检查结果,给你定制治疗方案。有时候,自己随便治疗的风险比干眼本身还大,大家可一定要注意。

防护篇  预防干眼有妙招,日常做好很重要

大家都知道,电子产品给生活带来了方便,但也有隐患,屏幕发出的蓝光会伤害眼睛,是干眼的危险因素之一。大家专心看屏幕的时候,眨眼次数会变少,每次眨眼眼皮都不能完全闭上,就像窗户没关严一样。这样睑板腺分泌的油脂就没办法均匀涂在眼睛上,泪液蒸发得就更快了。所以,少用手机、电脑,对预防干眼很重要。

改善用眼环境,给眼睛“撑把伞”

环境对眼睛也有影响,保持良好的用眼环境能预防干眼和护理眼睛。有研究发现,在室内工作的人比在室外工作的人更容易得干眼,这不仅与用电脑有关,还与空调环境有关。空调会让空气变干,眼睛就像泡在脱水剂里一样。大家可以在办公桌上放个小型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这能给眼睛提供一些保护。平时也要尽量避开灰尘大、烟雾多的地方,太阳大的时候,戴上墨镜,能减少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戴隐形眼镜、化妆的注意了!别伤了眼睛

现在很多人爱漂亮,摘下框架眼镜戴美瞳。但大家不知道,戴隐形眼镜会让泪膜不稳定,使泪液蒸发更快,还会让角膜缺氧,眼睛更容易酸痛、干涩、有异物感。所以,戴隐形眼镜的人更要注意眼睛护理。第一次配隐形眼镜,要去正规医院或者机构,让医生看看你的眼表情况,判断你适不适合戴。选镜片的时候,尽量选透氧性好的。平时戴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千万别戴着睡觉,休息的时候换成框架眼镜,减少戴隐形眼镜的时间。隐形眼镜的护理也不能马虎,清洗、浸泡、冲洗、消毒,一个步骤都不能少。如果戴隐形眼镜的时候,发现视力衰退了、眼睛更干了,就要小心眼表疾病,赶紧去医院。女生化妆的话,晚上一定要认真卸妆,眼线、眼影这些化妆品要是没卸干净,会慢慢伤害眼表,也可能导致干眼。

吃好睡好,眼睛跟着“享福”

睡眠不好会让干眼更严重,因为睡眠不好时,交感神经会兴奋,基础泪液分泌就会减少,早上起来眼睛会更干。反过来,干眼也会影响睡眠,所以,保证睡眠质量,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很重要。要是睡眠问题和干眼都很严重,最好让眼科医生和睡眠专家一起帮忙。

饮食上,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对睑板腺有好处。特别是对眼睛好的食物,像胡萝卜、菠菜、橙子、蓝莓这些,里面含有叶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对眼睛很有好处。要是觉得食物补充不够,也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吃点营养补充剂。

枸杞桑葚明目饮

取枸杞10克、桑葚10克、菊花3克。将这些食材一同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闷泡10~15分钟饮用。枸杞和桑葚富含抗氧化物质,能滋养眼睛;菊花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常喝此饮可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减轻眼睛干涩、疲劳。

眼部按摩

每天花点时间给眼睛做个简单按摩。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轻轻按压眼球周围。从内眼角开始,沿着眼眶按顺时针方向揉,每次3~5分钟,力度要适中。这样能促进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缓解眼睛疲劳,对预防干眼有帮助。

定期眼部检查

建议大家定期去正规眼科机构检查眼睛,特别是经常用电子产品、戴隐形眼镜,还有家里有人得过干眼的。定期检查能早点发现眼睛问题,早点治疗,防止干眼变得更严重。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年至少检查一次眼睛,小孩和青少年可以根据情况多检查几次。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好这些小细节,就能很好地保护眼睛。治疗干眼不只是靠用药,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的方法保护好我们的双眼。

专家简介

顾正宇,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干眼防治专家委员会常委、TFOS(国际泪膜及眼表协会)中国区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安徽省干眼学组组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眼科学分会干眼研究型学组委员、中国医学教育协会角膜移植培训基地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表疾病学组委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