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夜歌

作者: 张林涛

夜晚,对于苏轼而言,不仅是休憩的时刻,更是灵感迸发、情感流淌的契机。他以豪放洒脱、情感真挚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夜景画卷。

春天的夜晚,苏轼的心境是宁静而愉悦的。沉醉夜色,迷醉于那弥漫的清香与微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月华如水,花香袭人,这春夜的每一刻都显得如此珍贵。而在《海棠》中,则细腻地表达了对春夜花儿的痴情:“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夜已深,生怕那美丽的海棠花在夜色中沉睡,于是点燃高烛,只为照亮那娇艳的红妆。春夜月明星稀、花香四溢,每一处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此时的苏轼,心中充满了对春夜的热爱与赞美,尽情拥抱这春夜。

夏夜,苏轼在《洞仙歌》中描绘道:“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夏夜的清凉、明月的皎洁、疏星的闪烁,以及与人携手漫步的静谧情境,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夏夜的静谧与自然之美,其中透露出的闲适与自在,也让人感受到了夏夜独有的韵味。

秋夜的苏轼则以其独特的笔触,描绘出令人沉醉的秋景:“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苏轼以秋夜的凉风、落叶为引,抒发了对人生如梦、秋凉几度的感慨。他孤独地站在庭院中,举杯望向北方,心中满是凄然,却也在这一片孤寂中,找到了与命运对话的勇气。“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暮云散去,清寒之气弥漫,银河静静地转动着,仿佛一块巨大的玉盘悬挂在夜空中。这样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而“月明千里照平沙”则如同一束光,穿透了秋夜的黑暗,照亮了苏轼前行的道路。

冬夜的景致中展现出了伤感寂寞的一面。“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缺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漏壶的水已经滴尽,夜色中的世界一片寂静。而“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则更是将这种寂静推向了极致,幽人独自行走于夜色中,如同一只缥缈的孤鸿,无人知晓,无人陪伴。这样的苏轼,仿佛被整个世界所遗忘,只能独自品味着寂寞与孤独。“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苏轼以冬夜的风花、云月为引,描绘了一幅雪后乾明寺的夜景。风花虽然误入了长春苑,但云月却长临不夜城,如同他内心的希望与憧憬,即便在寒冷的冬夜中,也仍旧闪烁着光芒。然而,这份光芒却无法掩盖他内心的寂寞与孤独,只能在这冬夜的景致中,寻找一丝慰藉。

上一篇: 聪明人的笨功夫
下一篇: 耳鸣 听听白噪声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