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不住的时光
作者: 晓夏小时候读《刻舟求剑》,只觉得那人蠢得离谱。剑掉进水里,船还在往前开,船舷上刻个记号有啥用?剑又不会跟着船跑。可经历的事情多了,直到多年后站在老宅拆迁的废墟前,才慢慢咂摸出这故事里藏着更深的道理。
旧城改造那年,我陪着父母去收拾住了三十年的乡下老屋。推开斑驳的铁门,父亲径直走向客厅窗下的角落,蹲下身摸索着地面,“当年藏了几枚银圆在这,说是给闺女当嫁妆。”他举着凿子试图挖开泥土,母亲笑他:“你忘了吗,那年发大水早把银圆冲走了。”父亲“啊”了一声,神情略有所思,怅然若失。
那次回老家,碰见村口开小超市的张叔。他儿子大学毕业在城里找了份工作,结果干了一年多被辞了。张叔急得不行,非说儿子在城里受欺负,执意让他回村接手小超市。儿子拗不过,只好回来。可小超市早不是以前的光景了,如今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留守的人越来越少,货根本卖不动。他每天守在店里,面对零星的顾客唉声叹气。
去年夏天,我在江边散步,看见有个年轻姑娘站在码头边发呆。我恐有意外,忍不住上前寻问,原来她是在等前男友。两人高中时在这里一起坐船看日出,分手后她总想来这个地方“找回点什么”。可码头的栏杆早已翻新,江水也因为上游建了水电站变得平缓,连船次都比以前少了许多。姑娘在岸边站了整整一下午,悻悻离开。
他们和那个楚国人何其相似。张叔觉得小卖部能永远开下去,就像刻舟求剑的人以为船能停在原地;姑娘总想在同一个地方找回失去的爱情,就像用静止的标记去寻找流动的剑。我们这一生,总是在和变化做对抗。小时候以为时间很长,任性挥霍青春;工作后才发现行业瞬息万变,旧经验根本派不上用场;等到失去,才后悔没有好好珍惜当下。
我们常常一次次地返回过去的某个特定的节点,怀着满心的期待,想要重新找回曾经失去的东西,比如那些逝去的感情、曾经的梦想或者是往昔的美好回忆。可是,当我们真的回到那个曾经熟悉的地方或者情境时,却只能无助地站在如同“船边”的位置徘徊。
失去的东西永远都不可能再回来,接受变化才是唯一的解法。
所以,无论是我们想要回到过去的某个地方,还是想要重拾过去的某种感觉,所有的这种故地重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都像是一场“刻舟求剑”般的徒劳。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在流动的时光里寻找新的锚点,才能在动态的世界中把握机遇,让生活重新变得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