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子宫“离家出走”

作者: 彭程

夜晚的公园热闹非凡,广场上《最炫民族风》的音乐声准时响起,穿着靓丽的阿姨们踏着节拍闪亮登场。她们的动作利落又轻快,仿佛身体也跟着音乐年轻了起来。大家尽情地舞动着,没人注意到队伍里的王阿姨在一次扭腰摆胯的动作后突然变了表情,腹中一阵下坠感让她不敢再继续跳下去。第二天她来到医院经过一番检查,原来是患了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病——盆腔器官脱垂,被告知以后再也不能跳广场舞了。这一病症究竟是什么,又为何会出现呢?

盆腔器官脱垂是什么?

盆腔器官脱垂,指盆腔内的器官,像子宫、阴道、膀胱、直肠等,离开了正常位置,下降到阴道内,甚至脱出至阴道口外。打个比方,这些器官原本在盆腔里各司其职、安稳居住,现在却因某些原因离家出走了。这种移位会给女性身体带来诸多不适与危害。

发病原因大揭秘

正常情况下,盆腔器官能稳稳待在原位,得益于盆底肌肉、筋膜和韧带等组织,它们就像一张坚固的吊床,托住各个器官。可一旦这张“吊床”受损或松弛,盆腔器官就可能失去支撑而下垂,引发脱垂。

1.生育的后遗症

女性生育时,妊娠和分娩是盆腔器官脱垂的主要诱因。在阴道分娩时,盆底肌肉、筋膜及韧带会因胎儿的通过而受到过度牵拉,支撑力量被削弱。如果产后没休息好,过早进行体力劳动,盆底组织张力恢复受影响,患病率就会增加。

2.年龄增长的影响

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雌激素对维持盆底组织的健康和弹性至关重要,其水平降低会使盆底肌肉、筋膜等组织变得薄弱、松弛,对盆腔器官的支撑力也随之减弱。一些中老年女性还伴有腹型肥胖、慢性咳嗽、腹腔积液、便秘等疾病,长期的腹内压增加会进一步诱发和加重盆腔器官脱垂。

3.其他不常见因素

除了上述常见原因,先天性的盆底组织发育不良、医源性操作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缺损,以及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引发盆腔器官脱垂,只是相对较少见。

盆腔器官脱垂的表现

1.早期症状隐匿

轻度的盆腔器官脱垂症状不明显,常表现为腰骶部酸痛或会阴部下坠感,一般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能缓解,很容易和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等疾病相混淆。

2.肿物脱出症状

病情加重后,不少患者会感觉阴道内有肿物脱出,这是盆腔器官脱垂最典型的症状。在劳累、长时间站立、咳嗽或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情况下,肿物脱出会更明显。有时休息后肿物能自行回纳,但症状严重时,肿物可能一直脱在阴道口外,甚至得用手才能推回。比如有的患者干农活或做家务后,会发现阴道有肿物掉出,平躺休息后又消失。

3.膀胱相关症状

当膀胱脱垂时,患者会出现排尿困难,需要用力或改变体位才能排尿,而且尿流变细。部分患者还会尿频、尿急,这是因为脱垂的器官刺激了膀胱,使其敏感性增加。更有甚者,在咳嗽、打喷嚏或大笑时,会出现漏尿现象,也就是压力性尿失禁。

治疗方法大盘点

1.锻炼康复法

轻度患者可通过盆底肌肉锻炼,即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耐力,改善盆底支撑功能。不过,要掌握正确方法并长期坚持,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才会有明显效果。有条件的话,可借助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监测盆底肌肉电生物活动,指导自己正确运动。也可以结合盆底电刺激治疗或磁刺激治疗,增强锻炼效果。

2.子宫托治疗法

对于倾向保守治疗或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子宫托是个不错的选择。子宫托是放在阴道内的类似托盘的器具,能托起脱垂的器官。使用时要注意定期清洁,防止感染;一旦出现不适或感染迹象,如异味、分泌物增多等,要及时就医;还要定期复查,确保位置正确,评估治疗效果。

3.手术治疗法

中重度患者或保守治疗无效的人,可考虑手术。医生会根据患者脱垂的类型、程度、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制订个性化方案。目前常见的手术方法有盆底重建手术、骶骨固定术、骶韧带悬吊术等。虽然手术能有效纠正脱垂,但也存在感染、出血、复发等风险,所以术前要全面评估和准备。

预防措施要牢记

1.孕期与产后护理

孕期要合理控制体重,避免胎儿过大压迫盆底。产后应及时进行盆底肌肉筛查,若有异常,尽早开展盆底康复治疗。

2.日常保健要点

日常中,普通女性也应把盆底肌肉锻炼纳入保健计划。有慢性咳嗽、腹腔积液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便秘患者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蹲和用力排便。同时,注意体重管理,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维持健康体重。

盆腔器官脱垂严重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心理健康,且发病率较高,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但它可防可治,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女性朋友们应提高对盆底健康的重视,积极预防和治疗,让盆底疾病不再成为健康生活的阻碍。

上一篇: 助性食物知多少
下一篇: 蔡元培的测试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