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秉章的“明牌”艺术
作者: 谢素军晚晴时期的骆秉章,幼时生活在广东花县,他有许多好朋友,一起读书难免有竞争,彼时要考上秀才,一间私塾每次也不过寥寥数人,因此先生便会专门开小灶,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强基班”。能去后院开小灶需要考核,因此学子们便会互相打听对方学了什么。
骆秉章学习成绩算不上顶尖,恰恰处在开小灶的门口一线。因此,竞争更加白热化,其他学子都是偷摸学,还要装作什么都不会,目的就是你们别学啊,让我上就好。
可是,骆秉章却毫无防备之心,每每交流,都竹筒倒豆子般将自己在学什么、要学什么、准备拿第几名说得清清楚楚,就连教书先生也感叹骆秉章“过于表露心迹”。虽然多有劝导,但骆秉章却始终改不了坦诚的“毛病”。
但正是这份极度坦诚,逐渐形成了骆秉章做人处事的风格,“吾欲求之,他人未必能为之”,骆秉章说,我虽然告诉了竞争对手我会怎么做,但他们即便知道了却往往还是做不到,我只要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成功。在19岁那年,骆秉章考上了进士,并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
进入仕途之后的骆秉章,坦诚的“毛病”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当骆秉章受命稽查吏部银库时,他到任之后首先开诚布公,告知同僚自己会清查陋规,以及如何进行调查。官员们因不敢徇私枉法,便想找个机会将他赶走。骆秉章又拿出了足够的坦诚,直接摆出自己的问题。上司在调查后,发现骆秉章确实一丝不苟、分毫不沾,更加器重他。
骆秉章的坦诚还用在了军事上,当太平军再克武昌时,湖北巡抚胡林翼向骆秉章求救。骆秉章公开宣布驰援方式,拟命鲍超率领水师先行,彭玉麟率领团练继进,并采取围点打援的方式进军。太平军明知骆秉章的战法,却更加慌张和无能为力。凭着毫无秘密可言的战法,在广东的太平军到达湖南时,骆秉章连续攻克多地,他还直言要击毙太平军青年将军何禄,结果成功了。终其根本,就是骆秉章部署周密,执行力远超太平军,故在战场上即便明牌,也是百战百胜。
从骆秉章身上可以看到,在做人与处事中,高手上来就用真诚待人,打的就是明牌,他是在用真诚淘汰那些不同频的人。极度真诚的人,他不怕你超越,他赢在远超你的执行力和认知思维。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同样如此,极度的真诚才是最有力的进攻。极度的真诚背后是无坚不摧,是走向成功的真正“大杀器”,打明牌,只筛选,不纠缠,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