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炎到肝硬化有多远
作者: 孔令红前些日子,54岁的邻居周女士和家人发生争吵后,突然感到右上腹疼痛不适,想到自己的哥哥和母亲都因肝癌去世,自己又有乙肝病史,最近经常恶心、腹胀,又有很多年没进行仔细检查了,周女士担心不已,赶紧到医院肝胆外科门诊就诊。接诊医生了解病史后,为其完善了相关检查,最后确诊为肝硬化。
多数患者,从最初的肝炎到最后的肝硬化,往往都需要历经一个较长的阶段,但不是所有肝病都会发生肝硬化。那么,什么是肝硬化呢?
肝硬化为临床常见病,它是肝脏受到持续破坏后的一种病理改变,既是病理诊断也是临床诊断。肝脏发生炎症时难免会出现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肝损伤时的一种自我修复过程。但是不断地发生炎症反应,不断地发生纤维化,会严重破坏肝脏的正常组织结构。正常的肝脏组织逐步被纤维组织所取代,质地变硬就形成了肝硬化。
在我国引起肝硬化的主要疾病是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丙肝)、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部分为铜代谢障碍性肝病、血吸虫病等。极少数肝硬化找不到病因,称为隐源性肝硬化。
从肝纤维化到肝硬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肝纤维化是可逆的,但大多数肝硬化是不可逆的,一旦形成肝硬化,肝脏的组织结构就很难恢复到正常。通俗地讲,肝硬化就是肝脏“长疤”了,疤是难以消除的。
肝硬化会引起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和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当出现肝硬化时,如果肝脏还能维持人体代谢需要,医学上称之为代偿性肝硬化;如果肝脏不能维持代谢需要,医学上称之为失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肝脏严重受损,临床上可表现为黄疸、腹腔积液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部分患者会出现意识障碍等肝性脑病的表现。
了解了肝硬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再来看一下哪些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在不停地损伤着我们的肝脏:
1.长期熬夜,会损伤肝脏:每天7~8小时的睡眠,按时作息,早睡早起,肝脏才能精力充沛地“工作”,不要让熬夜伤了肝。
2.饮酒会提高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的发生率。长期过量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肝脏净化血液能力下降,导致体内毒素增加,损害肝脏健康,容易导致肝硬化。
3.摄入过多脂肪、热量,会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摄入过多热量后,脂肪会在肝部堆积,在正常的肝脏细胞内形成脂肪滴(就像“油花”),从而影响肝细胞正常功能,且在其他因素影响下,还会使肝细胞出现炎症坏死,导致脂肪性肝炎。要多吃新鲜水果、绿叶蔬菜;可摄入鸡蛋、豆腐、牛奶、鱼、鸡肉等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少吃辛辣食品,避免吃油腻、煎炸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不要暴饮暴食。
4.药物及肝毒性物质进入体内,大部分经由肝脏代谢解毒,这样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一次过量服药或长期服药,会对肝脏产生持续刺激,使其产生炎症坏死。
盲目用药或肝炎患者不遵医嘱自行停药,会加快肝病恶化进程。如果确诊乙肝后,患者没有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擅自服药或自行医治,那么,就容易造成药物性肝损伤,进而缩短乙肝发展成肝硬化的时间。
5.“怒则伤肝”:愤怒的情绪会影响人体内分泌调节,降低免疫功能,对肝脏的正常功能有影响。遇事心平气和,学会自我调节才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6.不能科学接种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可以很好地保护易感人群,保护率在90%以上,建议高危人群如家庭中有乙肝患者、接触血制品者、医护人员等接种乙肝疫苗。我国新生儿已经实行计划接种,显著降低了儿童的乙肝病毒感染率。
肝硬化是一个渐进过程。对肝病患者来说,一定要足够重视,做好长期管理,以免恶化到肝癌阶段。只要能去除病因或控制病因,就能有效地阻止或延缓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所以,从肝炎到肝硬化,说远也很远。当发生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时,一定要及时治疗,注意休息,保护肝细胞,尽最大可能减少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减少肝纤维化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