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红颜第一杀手”

作者: 陈日益

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珠海等地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年递增3%~4%,且发病人群逐步年轻化。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约42万人(平均每76秒就有1例确诊),每年有3万多人死于乳腺癌。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首位,给女性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被称为“红颜第一杀手”。

虽然乳腺癌让众多女性“闻之色变”,但是通过积极预防是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发病的。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广大女性如何进行自我乳房保护防病工作呢?以下七点建议可供大家参考:

科学佩戴胸罩

胸罩(包括上衣)不宜太紧,乳腺的血液循环大多在乳房外侧,穿过紧过小的胸罩,会影响乳腺血液循环而诱发乳腺疾病。上海市疾控中心调查显示:该市79.3%的女性佩戴的胸罩不合适,而每天戴胸罩时间超过12小时,会提升乳腺癌的诱发率;每天佩戴超过10小时,患乳腺疾病的风险是其他人的2倍。这是因为,过紧的胸罩既影响乳腺血液顺畅流通,又不利于及时清除有害物质,久之易使正常细胞发生病变及癌变。专家建议:胸罩最好选用宽松型的,平时在家尽量少戴胸罩(尤其是紧身胸罩),晚上睡觉一定要摘下,并适当对乳房进行按摩,以促进乳房血液畅通,改善局部新陈代谢。

坚持适当锻炼

国外有人做过统计:育龄妇女每周平均进行4小时的体育锻炼,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减少60%。在各行各业中,运动员的乳腺癌发病率最低,天天大运动量,消耗了多余的脂肪,身上没有赘肉,体内的雌激素保持在低水平(雌激素水平过高是导致乳腺癌的主要原因),自然就不会与乳腺癌“有染”了。因此,保持有规律的长期运动,可以调节改善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分泌水平,尤其是使能生成雌激素的腹部脂肪积聚减少,让免疫系统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对防止乳腺癌大有裨益。

调节日常饮食

适当控制脂肪和动物蛋白摄入,防止营养过剩而引起发胖;少吃煎炸熏烤和含雌激素较高的保健品(如哈士蟆油、蜂胶、蜂花粉等),避免过多有害物质及激素对乳腺细胞造成不良刺激;适当多吃“红皮”瓜果蔬菜(如红苹果、胡萝卜、番茄、洋葱、紫葡萄、橘类等),这些食物所含的植物化学成分,可以有效遏制肿瘤细胞中蛋白质的生成,还能降低肿瘤细胞对雌激素的反应能力,从而起到预防乳腺癌的作用。

少吃刺激性食物

咖啡、可可、巧克力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女性特别是绝经前妇女,如果过多地摄取这类食物,随着咖啡因的大量摄入,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就会大大地增加。因此,女性尤其是中年以上的女性,应少饮咖啡,少吃巧克力。但可适当喝些绿茶,由于茶类有一定抗癌功效,经常饮用对防治乳腺癌有积极作用。目前认为,酒精可刺激脑垂体前叶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与乳腺癌发生有关。所以,女性尤其是绝经前后的女性应少饮酒,必要时则应戒酒。

防止长期便秘

美国科学家对1418名妇女乳房疾病检查发现:乳腺细胞发育异常与习惯性便秘有关——大便正常的妇女,即每天大便一次者,乳腺细胞发育异常的仅占5%,而每周大便少于两次者,乳腺细胞发育异常的则高达25%,其表现为非典型增生,这种非典型增生的癌变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5倍。加拿大多伦多癌症研究所进一步研究显示:便秘者粪便中存在一种致突变原,它可直接作用于肠壁细胞引起大肠癌,并能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到达对其相当敏感的乳腺组织,致使乳腺细胞发育异常,容易恶变。

保持良好心态

恶劣情绪是癌细胞的活化剂,而情绪愉悦则是一则防癌妙方。因此,女性要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理智地对待人际关系,家庭、婚姻等方面出现的感情纠纷及情感危机。只有心情舒畅,才有利于心理平衡和生理平衡,筑起阻挡癌魔的防线。同时,正常、和谐、均衡、有规律的性生活,既可满足双方对生理的需求,又给双方带来心理上的乐趣和愉悦,不仅能增强夫妻间的感情,而且有助于减少乳腺增生症和乳腺癌的发生。

加强自我保护

目前,乳腺癌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在35岁左右,另一个是在40~50岁。国外乳腺癌高发年龄一般在绝经后,而我国恰恰相反,以绝经前的人群为主,而且绝经前的乳腺癌治疗效果比绝经后要差。因此,广大女性尤其是30岁以上的妇女,除做好日常自我保健外,还应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定期到医院进行乳房检查,特别是要学会自我检查乳房,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给予对症处理。

小贴士

乳房的自我检查,在每次月经干净后7~10天进行。一看:赤身,双手叉腰面对镜子,观察两侧乳房的轮廓、乳头及乳腺皮肤有无异样;二摸:坐位或仰卧位,用手指仔细触摸乳房和腋窝,检查是否有无痛性的肿块与淋巴结增大;三挤:非哺乳期,双手合拢环握乳房,适当用力挤压,查看乳头有无液体溢出。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