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正确治疗方式
作者: 岳剑宁 张俊男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外科(脊柱外科)疾病。它可以引发腰骶部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麻木、疼痛,以致行动不便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双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后果。当前,许多“上班族”和一些长时间开车的驾车族等人群,因长期保持不当姿势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更高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让许多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谈之“色”变。为此本刊特邀专家为您解答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问题。
这个总爱“突出”的腰椎间盘究竟是什么?它长什么样?为什么会“突出”呢?应该怎样预防?如果不幸患病,又该如何治疗?
什么是腰椎间盘?
椎间盘是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之间存在的一块圆盘状纤维软骨,位于腰椎部分的椎间盘被称为“腰椎间盘”。它的主要作用是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帮助脊椎活动,承受压力,以及吸收和缓冲外部的震荡和冲击。
总的来说,腰椎间盘就是存在于两个腰椎之间的一块“缓冲垫”。
这块富有弹性的“缓冲垫”由两部分组成:外部坚韧的纤维环和内部柔软且富有弹性的髓核。外部的纤维环由多层交错排列的纤维软骨环组成,牢固地将腰椎连接在一起,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坚韧性,除承受压力外,还可防止髓核溢出。内部的髓核为白色胶状物质,同样富有弹性。当髓核承受重力作用时可向四周扩展,并挤压纤维环向周围延伸和膨胀。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突出”二字指的是腰椎间盘的髓核冲破纤维环的束缚,“不听话”地突到了椎管内,压迫椎管内部的神经根从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我们可以将椎间盘突出的过程理解为“一个豆沙包被压扁后逐渐露馅”的过程。
椎管内柔软的神经根紧贴着这个扁圆形的“豆沙包”,可以把它看作一根没有绝缘皮保护的“电线”。“豆沙包”露馅变形了,“馅料”挤进了“电线”周围,自然就影响了“电线”的正常工作,甚至会导致“短路”与“断流”的情况,所对应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痛、腿痛、下肢麻木甚至更严重的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年龄为20~50岁,男性的发病率远高于女性。患者多有长期弯腰劳动或坐位工作的经历,首次发病常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过程中。此外,孕妇、更年期女性、过胖或过瘦的人也易发此病。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轻重程度,可以将该病分为四种类型:
1.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纤维环内层有部分破裂,但外层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表面光滑。这一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大多可缓解症状或治愈。
2.突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但后纵韧带仍然完整。根据病情轻重决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3.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穿破后纵韧带,进入椎管,但其根部仍然在椎间隙内。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4.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组织穿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完全突入椎管,与原椎间盘脱离。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手术治疗。
这几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按照轻重程度排序依次为:游离及脱出型>突出型>膨出型。
此外,还有两种不常见的突出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前者是指髓核经上、下软骨板的裂隙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后者是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之间的血管通道向前纵韧带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这两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无神经症状,无须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
随着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越来越长,需要每天久坐的人也越来越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了。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因此,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但有助于预防发病,还可以延缓疾病进展。
1.保持良好坐姿、站姿,避免长期弯腰负重动作。
2.尽量睡硬板床。
3.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4.注意保暖,防止腰部受凉。
5.适当锻炼,增强腰背肌肉强度等活动都可以有效地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带来的不适症状。
6.戒烟戒酒。抽烟会影响血液循环,腰椎间的营养输送不到位,代谢物排泄困难,就会加重腰椎的疼痛。喝酒也是同样的道理,酒精进入人体会扰乱神经系统,很容易加重坐骨神经的损伤。
还有一些因素也需要多加注意,有助于避免复发或远离疾病:在弯腰提取重物时,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的压力。同一姿势不应保持过久,每端坐1小时应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以缓解颈部及腰背部肌肉疲劳。
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做什么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CT、磁共振。
腰椎X线片:不能直接反映是否存在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在X线片中不显影),但可以显示有无移行椎、侧弯、椎体滑脱等,同时有助于排除结核、肿瘤等骨病。
腰椎CT:可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方向,骨性椎管结构形态,有无韧带骨化等。
腰椎磁共振:软组织分辨率高于CT,可以清晰地显示突出的髓核和硬膜囊、脊髓、马尾神经之间的关系。
每项检查各有所长,许多时候需要多种检查方式相结合,才能得出准确的诊断。
如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首先建议进行保守治疗,大约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当然,保守治疗也需要注意上面提到的日常生活习惯,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过于严重,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都是从腰痛开始,症状较轻时多表现为腰部酸痛;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还可能出现下肢发麻、胀痛的情况,影响正常站立行走。这种情况下,最好减少活动量或尽量卧床休息,并及时就医诊治。
单一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会影响生命安全,但会因为腰部、腿部疼痛影响正常的生活、活动。一旦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应尽快去医院就诊,8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人的身体在恢复和疗养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自愈能力。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卧床休养和消炎治疗后,可以治愈。
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还可以选择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采用这些物理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能有效消炎镇痛,同时不良反应也比较小,也是保守治疗中较为常见、疗效较好的方式。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已发生的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很难通过运动、推拿、拔罐等保守治疗缓解,不恰当的治疗方式很可能会导致症状加重,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否需要做手术?什么时候做手术?做微创手术还是常规手术?这些是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关心的问题。建议患者在手术选择方面谨慎一些,不要盲目进行手术也不要轻易抗拒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很多,因患者的症状、个人体质等不同,每种治疗效果会有一定的差异性。
建议有以下情况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经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反复发作,症状严重的患者。
2.突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剧烈,无法缓解且症状持续加重的患者。
3.下肢肌力受影响、出现马尾神经症状的患者。
4.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脊柱侧弯、侧隐窝狭窄等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5.病程长且反复发作,发作时症状重的患者。
6.首次发病出现严重下肢麻木、无力、瘫软,大小便失禁等问题。
有哪些手术治疗方法?
传统开放手术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微创手术)均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手术目的是切除突出压迫神经或脊髓的椎间盘组织。
传统开放手术
传统开放手术采用后正中切口,能良好地显露手术视野。该术式只切除一侧关节突,对椎管内硬膜及神经根干扰小,保留后纵韧带及部分骨性和韧带的支持结构以及对侧椎板、关节突,有利于腰背肌功能恢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不稳症等,并且后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也是治疗这类疾病的金标准。此类术式可以对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予以腰椎内固定,可为脊柱提供足够的稳定支持;同时椎间盘切除以及椎间植骨融合,可避免腰椎间盘术后复发的问题及术后远期腰椎不稳定的问题。
但术中对椎旁肌进行广泛剥离及牵拉,向外侧分离范围较广达到关节突及横突,过多破坏腰椎后路软组织,损伤椎旁肌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创伤较大,存在术后肌肉水肿、变性,瘢痕形成,术后腰背部疼痛等缺点,特别是椎间融合,是以失去腰椎活动度为代价,这些都会影响腰椎术后远期恢复效果。传统开放手术切口大、时间长,对腰背部肌肉、韧带损伤大,可能破坏脊柱稳定性。因此选择开放手术需要把握其适应证。
微创手术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特别是TESSYS 技术,它是经皮椎间孔镜下完成的一种改良微创术式,将原有腰椎安全三角入路改为关节突穿刺入路,避开了出口神经根,降低了神经根损伤的风险。
术中用神经保护性骨钻磨去部分关节突及增生的骨质,直接建立经椎间孔进入椎管侧隐窝的工作通道,利用独特的通道技术通过椎间孔进入椎管内,直接到达病变部位,进行有效的椎管减压和神经根松解;特别是高清摄像头用于椎间孔镜技术,可以更好地辨别神经、髓核及其他组织,从而大大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
临床研究证实,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更快。TESSYS通道直径为7.5毫米,而且手术切口不超过1厘米,大大减小了手术创伤,通道经皮进入椎管内,避免了腰背部肌肉和骨性结构过度破坏,保留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少了椎管内因大面积损伤造成的瘢痕。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术中与患者可以进行及时沟通,避免神经根损伤。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大大缩短。TESSYS技术的适应证主要有包容性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脱出,中央型、外侧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融合,对于一些巨大游离型椎间盘突出也适用。
TESSYS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穿刺空间小,对相应的解剖知识掌握程度和手术熟练度要求较高,而且该技术不适用于严重椎管狭窄、骨质增生及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行椎间孔镜的患者即使效果不佳或是复发,也可再次选择开放手术以改善症状。而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退变疾病,也可将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看作一系列的阶梯治疗。
总之对于这类疾病治疗方式的选择,应该严格根据患者的适应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暂时或长期丧失劳动能力,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心理。家属要注意患者情绪的调节,多给予其安慰、鼓励,让患者感受到生活的希望,克服沮丧消极的心理。
总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退变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现在年轻患者也很多。医生不建议首选开放性手术是因为手术存在并发症风险,且术后若不按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会出现顽固性疼痛、大小便功能障碍和腰椎间盘突出复发等情况。患者需谨记术后仍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防复发。
下面教大家几个康复动作,在家就可以练习:
1.五点支撑(臀桥) 平躺屈膝向上挺腰,臀部抬高坚持10秒,缓慢放下来,然后抬起坚持10秒,每天坚持做20次。
2.鸟狗式 膝盖跪地,大腿与地板垂直,双手贴地,张开距离与肩膀同宽,同时举起左手和右腿,向外伸展打直,保持5秒,左右换边交替进行,每天坚持做20次。
3.抱膝触胸 仰卧平躺后双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感觉到腰背部有拉伸感,保持20秒后慢慢放松,重复做20次。这个动作还可以拉伸放松臀部肌肉。
4.俯卧伸展 双手支撑地面后将上半身挺起,保持这一姿势20秒,然后慢慢放松,重复做20次。这个动作可以拉伸腰背部、臀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