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信归 不负约
作者: 唐宝民太史慈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守信于人,其为人处世的风格令人敬仰。
据《吴历》一书记载:有一回,太史慈在神亭与孙策相遇,战败被俘。孙策是一个爱才之人,对太史慈以礼相待,向他咨询用兵策略。太史慈说:“扬州军近日遭遇失败,士卒离心,时间长了就很难再聚拢了。因此,我打算前往扬州加以安抚,不知是否符合您的心意?”孙策听罢,爽快地回答道:“这正是我所希望的。明日中午,希望您再回到我这里来!”太史慈表示绝不食言,但孙策手下的人不放心,劝孙策不要放走太史慈。孙策大度地说:“太史慈是青州的信义之士,以信用和道义作为立身处世的原则,他一定不会欺骗我的!”于是,便让太史慈离开了。第二天,孙策早早摆下酒宴,和众将一起等待太史慈。临近中午时分,太史慈果然回来了。
因种种原因,太史慈后来又离开了孙策,于是,便有了另一次守信的举动:太史慈带兵驻扎在泾县的时候,孙策率兵攻打泾县,太史慈战败,再次成了孙策的俘虏。孙策依然以礼待他,亲自为他松绑,并任命他为门下督。后来,扬州刺史刘繇死了,他的部下一万多人没有归宿,孙策便命令太史慈前去招抚这些人。孙策的亲信劝阻孙策说:“太史慈这一走,肯定不会再回来了。”孙策说:“他如果背弃我,又能去追随谁呢?”于是亲自为太史慈践行,握着太史慈的手问:“什么时候能回来呢?”太史慈回答说:“不超过六十天就能回来。”不久之后,太史慈果然回到了孙策身边。
《资治通鉴》中有一句话:“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信”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价值理念,更是人际交往中的道德规范。人无信不立,在为人处世过程中,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不但能提升自己的人格品位,还能提高自己的声誉,为自己聚集人气,从而赢得更多的朋友。
上一篇:
和谐的婚姻既需要爱又需要智慧
下一篇:
季布一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