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一双好鞋有讲究

作者: 胡懿郃

描述一双鞋带来的舒适感,除了“柔软”“透气”,有人发明了“踩屎感”这个词。在电商平台搜索关键词会发现,很多拖鞋、运动鞋都会用“踩屎感”做宣传。这种宣称像棉花一样柔软的鞋子,穿久了会对健康有影响吗?

“踩屎感”毁掉脚和关节

一双鞋子是否舒适健康,鞋底软硬并不是唯一标准。但鞋底太软,会带来3个健康隐患。

稳定性不够 穿鞋底过软的鞋子,就像踩在软软的棉花上一样,很难站稳。这样的鞋底会削弱我们对足部的控制力,让崴脚、扭伤的风险大大增加。尤其是太软的运动鞋,在跑步、跳跃的时候更容易出现意外。

支撑力不足 鞋底太软,足底则缺乏支撑力,久而久之,足弓还容易塌陷,导致功能性扁平足。对于脚部已有变形或有内翻、外翻等畸形的人群,穿这样的鞋容易加重畸形。一旦足弓塌陷,会引起足部、腿部韧带和肌肉的疼痛,还会导致足踝外翻、足内旋、小腿内旋、膝关节内移,严重者还可能导致骨盆前倾和腰椎疼痛。

增加疲惫感 穿软底鞋走路时会发生很大的形变,且回弹不足。这就导致蹬地的反作用力减小,走起路来更费力,有时还会造成越穿脚底越痛的情况。

四个性能选购一双好鞋

防滑性 鞋底的防滑性能至关重要,通常来讲,带有防滑花纹的牛津鞋底,防滑效果更佳。特别是老年人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稳定性下降,跌倒风险相对较高,更需要选择防滑性能较好的鞋。

透气性 透气性好的鞋更舒适,同时也能减少足部皮肤疾病,如真菌感染的发生。鞋是否透气,不能简单地从外观进行判断,应看使用的材质,人工橡胶和塑料材质的透气性差,棉布或纯皮材质的透气性较好。

软硬度 太软的鞋对足弓的支撑力较差,抗震能力也较弱;太硬的鞋则舒适感较差。建议亲自去试鞋,可以触摸鞋子的面料和内部,感受材质是否舒适。

宽松度 鞋子太紧、太小会影响舒适度,还可能导致甲沟炎和足癣等疾病;太宽松、太大的鞋会让脚在鞋里“晃荡”,时间长了会影响足部骨骼。鞋的宽度应与脚围一致,才能起到保护足弓的作用;长度要在鞋内留有一横指的空间。

根据脚型选择合适的鞋

不同脚型的人选鞋重点也有所区别,正常足、扁平足、弓形足、八字足……怎么判断自己的脚型?不同脚型选鞋要注意什么?

正常足 正常足走路或跑步时,是后脚掌外侧先着地,当脚到达足平位置时,重力逐渐传到前脚掌,跖骨和大 趾骨会均匀地缓冲掉大部分落地冲击力。因此,鞋子磨损区域比较平均。从临床上看,正常足的脚趾相对粗短、脚板也较宽,这种脚型的人建议选择鞋头宽一些的鞋,不会对脚掌造成挤压感,行走、久站都不会太累。

弓形足 弓形足脚后跟落地时脚呈弓形,由于脚后部外翻有限,落地冲击力比较大,其主要磨损区在鞋子外侧。

由于足弓高,当重力转移到前脚掌时,脚的侧面没有正常脚型柔软,缓冲能力较差,走久了容易造成膝关节、髋关节疼痛等不适,脚掌上还会出现老茧、鸡眼。弓形足的人应选择弹性厚底、有气垫的鞋子,以削减压力。

扁平足 走路时脚底会过度向内旋转,由于频繁挤压,走多了会造成小腿、脚踝等部位酸痛,其主要磨损区在鞋子内侧。

扁平足的人最好挑后跟有2~3厘米高或内侧足弓处有较硬材质的鞋子,能支撑脚底,达到整体平衡。

八字足 走路内外八字的人,脚跟大多外倾或内倾,穿软底鞋不仅难以达到纠正和限制作用,还可能造成脚变形或因不稳定而引发疼痛、劳损,使脚“撇”得更厉害。建议八字足最好穿足跟或足弓处材质较硬的鞋子,别买软底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