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年轻人突然肾衰竭
作者: 贾文娟28岁的刘先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爱情、事业双丰收,却怎么也想不到,突然被诊断为“肾衰竭”。
有一天刘先生突然发现自己看不清楚东西了。眼前一片模糊,头也晕乎乎的,他急忙赶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急诊室就诊。
检查结果令家人胆战心惊,血清肌酐近500微摩/升,是正常人的5倍多,血压更是高得吓人,为210/140毫米汞柱。
刘先生被安排输注了降压的盐水,血压才慢慢趋于平稳,并因“急性肾衰竭”紧急收入肾内科病房。
熊晓玲副主任医师团队对刘先生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检查。据刘先生回忆,他一直感觉自己身体状况良好,也从来没有做过体检,除了偶尔会有些头晕,觉得可能和熬夜、工作压力大等有关,就没放在心上。听到自己“肾衰竭”,刘先生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
为了明确病因,医生给刘先生做了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恶性高血压肾损伤”。尽管给予了强力的降压治疗,刘先生的血清肌酐还是升高到了800微摩/升,这意味着他的两个肾脏已经完全丧失了排泄毒素的能力,为了清除体内的这些废物,刘先生必须要接受血液透析治疗。
什么是恶性高血压?
恶性高血压多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并导致急性的、持续性的靶器官损害,属于高血压急症。
与普通高血压不同,恶性高血压临床相对少见,好发于青壮年,舒张压多超过130毫米汞柱(正常人的舒张压在90毫米汞柱以下)。由于起病急、进展快,恶性高血压往往预后差,患者可能因严重肾损害、脑出血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恶性高血压可能有哪些危害?
恶性高血压受损靶器官主要包括:
◎肾受损患者可以出现血尿、蛋白尿,血清肌酐升高,严重者出现急性肾衰竭。肾脏病理可见微动脉纤维素样坏死和肾脏小动脉呈现“洋葱皮样”增厚,使血管腔高度狭窄,甚至闭塞,引起肾小球缺血,也称为“恶性肾硬化”。部分患者还会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心脏受损患者会有心悸、气促、呼吸困难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也可以有胸闷、胸痛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表现。
◎脑受损患者会出现头痛、意识模糊、恶心、呕吐等高血压脑病,也可表现为脑出血。
◎眼底受损的患者往往表现突发的视物模糊,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出血、渗出和视盘水肿。
恶性高血压是怎么发生的?
恶性高血压可以由原发性高血压进展而来,也可以继发于肾脏疾病或内分泌疾病,如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动脉狭窄、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等。
血压急速升高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高度活化是恶性高血压发生最关键的两个因素。
当然,不良的生活方式也是恶性高血压的重要诱因。高血压患者在没有监测的情况下自行减药或停药也会导致血压大幅波动。
如何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正确认识肾脏病、关爱自己的肾脏,医生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及早发现肾脏病
眼睑或下肢水肿、泡沫尿、尿色加深、肉眼血尿、夜尿增多等,这些症状的出现需要警惕肾脏病。
即使没有症状,也要每年进行常规尿检和血检,因为肾脏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只有化验才能让这个“沉默的杀手”无处遁形。一旦发现尿蛋白或尿红细胞有“+”、血清肌酐升高要及时到肾内科就诊。
2.关注高危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等代谢紊乱均可导致肾脏损伤;吸烟、冠心病、高龄、肾病家族史也是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
对这些高危人群,除了尿常规检查,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是更加敏感的筛查指标。血清肌酐的动态变化比血清肌酐的数值更能准确反映肾功能。
3.合理饮食、不滥用药物
饮食均衡、适当锻炼有助于我们远离肾脏病。血压偏高、肾功能明显减退的患者应尽量选择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如肉、蛋、奶、大豆。
解热镇痛药、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等均有可能引发肾脏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保健品使用不当也会伤肾,切不可滥用。
4.确诊肾脏病,需规范诊治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可控但不可治愈的疾病,规范的诊治能有效延缓肾病进展到终末期。通过肾穿刺活检,我们可以了解肾脏的病理改变,精准诊断疾病,判断病变的急性或慢性程度,从而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不要轻信“包治肾病”的谎言,不要盲目使用“独门药方”!也要谨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副作用较大的药物。
5.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变
建议肾脏病患者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合理作息,远离垃圾食品。生活中避免接触苯、酚类化学品,不使用汞含量超标的劣质化妆品,如美白护肤品、染发剂等。加强身体锻炼,增加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
6.调整心态,做好规划
尽管慢性肾脏病难以根治,但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疾病状态,积极配合治疗,绝大部分患者不会进展到尿毒症。即使需要肾脏替代治疗,也可以提早做好规划,如保护双上肢血管、避免输血、及时建立血管通路等,使自己平顺地进入透析和移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