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断”了?“骨水泥”药到病除

作者: 丁宝志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发生骨质疏松时骨脆性增加,极易出现骨折,其中脊柱是骨折常见的部位。老年人是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危人群,发生时常感觉腰像“断”了一样,睡觉、翻身都感到困难,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需要手术治疗。以下对老年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1.我并没有受伤,怎么我的腰椎就骨折了呢?

人的胸椎由12节椎体,腰椎由5节椎体组成。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这些椎体就像坚硬的石头变成了松软的沙土,不需要严重的暴力,轻微的力量就能引起骨折。比如滑倒摔伤、坐车颠簸、腰扭伤、搬重物、腰部按摩,甚至咳嗽或打个喷嚏等都会引起椎体骨折。

2.不做手术,保守治疗可以吗?

老年人胸腰椎骨折往往需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需要长期(3个月)绝对卧床,包括饮食和大小便都要在床上,这对绝大多数老年人来说很难耐受。长期卧床不仅使疼痛无法缓解,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压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不适、骨质疏松加重、肌肉萎缩、失眠、情绪问题等,而这些危害也很大。如果早期下地活动,则由于力量的垂直传导会导致本就骨折的椎体进一步压缩,产生“楔形变”,也就是脊柱椎体进一步变扁,进而会使脊柱后凸即驼背畸形,严重的还可能让脊髓神经受到压迫。这对老年人的伤害是灾难性的。

手术治疗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重要的是使其可以早期下床活动,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有效降低致残率,并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手术是微创吗?

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PKP),也就是在受伤的椎体灌注骨水泥,一般在局部麻醉下就能完成,具有切口小、出血少、见效快等特点,属于微创手术。

4.什么是骨水泥?

骨水泥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常用的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它跟日常生活中的水泥很相似,将水加入水泥粉中搅拌制成“粘糊”,通过器械辅助灌注到受伤的椎体当中,之后粘糊状的水泥会逐渐变硬为“橡皮泥”状,接下来很快就会变成坚硬的“石头”以支撑椎体。

5.手术前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检查?

骨水泥手术之前需要做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胸腰椎X线、CT和磁共振(MRI)。X线就像给骨头从正面和侧面拍大体照片,观察脊柱的序列和是否有椎体被压扁。CT是针对压扁或疑似压扁受伤的椎体骨头进行三维立体的剖析观察,对骨头内部情况获得更详尽的了解。MRI检查最主要的作用是判断骨折是否新鲜,只要是新鲜骨折,哪怕骨折压缩不严重,也需要骨水泥灌注手术治疗。X线、CT、MRI三者的检查目的和观察重点各不相同,不能互相替代,缺一不可,这些都是术前必不可少的影像检查。

6.手术有什么风险?

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受伤之后的疼痛和卧床会使基础疾病的病情加重,最严重的是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骨水泥手术本身并不会加重这些病情,其特有的手术风险是“泄露”。如前文所述,粘糊状的水泥并不会完全听从医生的“指挥”,老老实实待在受伤的椎体当中。其具有流动性,会顺着骨折的裂口或血管流动到其他地方。少量泄露但没有到达关键解剖部位则无大碍,但也确实存在极少数顺着血管进入心肺或泄露的水泥压迫脊髓神经从而产生严重并发症的情况。

7.我很怕痛,全身麻醉了再做手术可以吗?

骨水泥手术时间很短,一般一个椎体节段在30~60分钟即可结束,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尽管术中会有些许疼痛,但一般是可以耐受的,因此没有必要全身麻醉。

然而有些情况是需要全身麻醉的,比如患者不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俯卧体位1小时左右,或者手术节段较多,患者疼痛时间长,痛苦也相应增大。此外,多节段势必需要使用更多的局麻药物,其副作用也增加了老年人的手术风险。还有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高度紧张,甚至出现呼吸困难,血压、心率异常的情况,这也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完成手术。

8.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骨水泥进入椎体后十几分钟就会变硬,患者的腰痛症状迅速得到缓解,即刻可以左右翻身,1~2小时就可以戴上腰托下床活动,可以说是“药到病除”。由于穿刺的缘故,皮肤和肌肉软组织在短期之内还会有些酸痛,这都是正常的。回到病房,患者情况稳定就可以进水饮食,没有特殊要求,不用忌口。患者第二天就可以自由活动,坐、站、走、蹲、弯腰等都不受限制,出院后迅速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9.“水泥”效果能管多久?

绝大部分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很好,很少产生排异反应,凝固后状态稳定,不存在变质和过期,手术节段的效果可以说终身有效,正常情况下骨水泥不需要取出。此外,对于以后过安检、全身磁共振检查都没有影响。

总之,老年人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绝不可忽视,建议尽早进行微创骨水泥治疗。骨水泥技术安全快速,效果立竿见影,让“断”了的腰杆即刻挺起,并且作用持久、并发症少,同时改善生活质量,使患者能回归日常生活。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