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五谷 养脾胃
作者: 宣磊中医认为,五谷性味平和,补益脾胃。传统上,五谷指稻(水稻、大米)、黍(黄米)、稷(又称粟,即小米)、麦(小麦)、菽(豆子);而现在,五谷泛指各种谷类食物。寓医于食,五谷能入药防病,又各有特点。
大米中的粳米,味甘、性平,补气健脾和胃、除烦渴,适合营养不良、慢性胃炎、肠炎的人。米糠层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胃肠蠕动,防治便秘、痔疮。平时可用粳米煮粥、做糕点,但粳米热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黄米富含蛋白质、维生素E和锌、铜等元素,有益气补虚、润肠通便的功效。同时,其植物纤维含量高,能辅助增加肠蠕动、改善便秘症状。
小米味甘、性凉,能健脾和胃、补肾安神,适合消化不良、反胃恶心、肠鸣腹泻和失眠健忘者。小米所含的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能预防口角生疮。小米含铁量高,可预防缺铁性贫血,常用于产后调养,可和羊肉同煮,治疗产后气血虚弱。
小麦有养心健脾安神、滋阴补肾除热的功效,能治疗心烦失眠、汗出口渴。适合更年期女性的调养。日常可选浮小麦20~30克、茯神10~20克,搭配麦冬6~10克,将药食研碎在沸水中煎煮15~20分钟,去渣饮茶,有助于缓解更年期女性潮热心烦、失眠多汗等不适症状。
上一篇:
旋折荷花剥莲子 露为风味月为香
下一篇:
多吃“镁”食能防老年性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