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热 谨防“情绪中暑”

作者: 陈新

在炎热的夏季,大家都会注意防止身体发生中暑,但往往会忽略“情绪中暑”。有研究发现:16%~20%的正常人在夏季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生理中暑和“情绪中暑”的比例均会急剧上升,其中以体弱多病的中老年人为多见。

“情绪中暑”的常见症状

“情绪中暑”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症”,常见症状有以下三点:

1. 情绪烦躁,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家人或同事发生争执;而自我感觉内心燥热、头脑糊涂,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还丢三落四、好健忘。

2. 心境低落,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觉得日子过得没劲,对同事和家人缺乏热情,此种情况清晨稍好,下午变坏,晚上更甚。

3.行为古怪,常会固执地重复一些动作。

“情绪中暑”的主要原因

人的情绪、心境、行为与一年四季的气象生态条件息息相关。一般来讲,低温环境有利于形成较佳的精神状态,而气温回升或变化幅度较大时,人的精神、情绪容易产生波动;特别是夏季气温高、出汗多、睡眠缺乏、饮食不良及工作压力大等因素,都会扰乱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神经的正常功能和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使人产生困倦感、厌烦、急躁及思维混乱等一系列情绪及心理与行为方面的异常现象,从而导致夏季情感障碍症。

“情绪中暑”的预防措施

“情绪中暑”归根结底还是人体对高温等环境适应性差所致,主要靠自我调节预防。

◎合理作息 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养成早睡早起、不熬夜的习惯,坚持必要的午休,以保持充足睡眠;天热时要合理调整工作及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有助于愉悦心情、充沛精力。当环境气温超过33℃时,最好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机体消耗过多,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但可在清晨或傍晚气温比较凉爽时,选个环境幽静、空气新鲜的地方,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跳健身操等,既增强体质又放松心情,还可提高耐热能力,有益身心健康。

◎科学饮食 夏季体能消耗大,应适当补充营养,饮食宜做到“三多二少一戒”:多吃粗粮(如玉米、小米、高粱、燕麦)和各种豆类及制品等,可提供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苦瓜、黄瓜、丝瓜、冬瓜、番茄、绿豆芽、西瓜、梨子及苹果等),可提供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多喝消暑降温饮料(如绿豆汤、莲子汤等)或白开水;少吃油腻、煎炸、烧烤、辛辣食品,少喝烈性酒并戒烟。这样能保证营养和水分充足,维护正常生物钟,改善代谢功能和适应性,起到增强身体耐热力的作用。

◎改善环境 尽量保持居住和办公环境整洁凉爽,绿色是一种自然冷色,在视觉上使人产生清凉感,不妨使用绿色窗帘,也可在室内养几盆绿叶植物。早晚室外温度较低,打开门窗通风,帮助室内散热换气;中午室外温度高,关好门窗拉上窗帘,利用电风扇、空调等让人感觉清凉的电器,对情绪降温和稳定心境很有好处。注意:电风扇不能长时间对着人体直吹,以摇头取凉为宜;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左右,并2~3小时停机开窗换气1次,以补充新鲜空气。

◎与人为善 加强自身修养,做到与人为善,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尤其是与人相处时,要多一点谅解、宽容和理解,少一点计较、苛求和责难;多一点爱心,少一点冷漠;多一点欣赏,少一点“气人有、笑人无的浅薄”。努力创建和谐、友善、亲切、轻松的人际关系,即使在闷热的高温环境下,心理空间感也是宽广、愉悦、称心、清凉的,自然有助于适应、减轻甚至忘却夏日的酷热。

◎调适心理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在心烦意乱时,不妨聆听一段优雅舒缓的轻音乐,或做10分钟“心情放松操”,以淡化疏散不良情绪。平时多想象绿林、蓝天、大海、冰山、雪地等画面,降低心理热度,以利“息其怒、静其心、安其神”。只要少想烦心的事,多想愉快的事,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对身体在炎夏防暑降温大有裨益。

上一篇: 这些用药误区 你了解吗
下一篇: 养生古训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