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抑郁 让老年人安度晚年

作者: 郑军然

抑郁症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疾病,它影响着整个人,包括身体和精神心理。在我国,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为6%~29.4%,成为仅次于老年性痴呆的第二大精神障碍。抑郁症带来的情绪上的痛苦是慢慢渗透的,很多老年人因受到抑郁症的困扰而苦不堪言,甚至有轻生的念头。然而,有人却认为这仅仅是心情“郁闷”或躯体疾病,对此不以为意。本文特邀专家撰稿,为您普及老年抑郁症相关知识。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性疾病,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是一种疾病,可不是简单的“心情郁闷”,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其中,老年抑郁症是发生于60岁以上人的抑郁症。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哪些?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核心症状群、心理症状群和生物症状群。老年抑郁症同样包括这些症状。

1.核心症状群

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下降。

2.心理症状群

(1)焦虑:常常伴发,并与躯体症状共存。

(2)精神病性症状:出现幻觉和妄想。

(3)三自三无:“三自”,即自责、自罪、自杀;“三无”,即无望、无助、无用。

(4)精神运动性迟滞:思维迟缓,工作效率下降,重者可达木僵。

(5)激越:脑中反复思考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大脑持续处于紧张状态,烦躁不安,不能自控。

(6)自知力: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自知力完整。

(7)认知症状: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认知扭曲。

3.生物症状群

(1)精力丧失:无精打采,不愿见人,可与精神运动性迟滞相伴。

(2)食欲紊乱:厌食或贪食,伴体重明显减轻或升高。

(3)性欲下降:性欲减退或无快感。

(4)睡眠障碍:失眠、早醒、睡眠过多或节律紊乱,以早醒为特征。

(5)规律:昼重夜轻。

(6)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其他不能完全用生理原因加以解释的躯体症状,常见的有消化道症状、心血管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

(7)疼痛:有经常而持续的疼痛,如头痛、背痛、腹痛、肌痛等,不能完全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加以解释。

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特点

老年抑郁症除具有一般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外,往往还具有以下特点:

(1)疑病症状:表现为以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躯体症状。常以某一种不太严重的躯体疾病开始,虽然躯体症状日益好转,但抑郁、焦虑与日俱增。

(2)焦虑、激越: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遇不幸、大祸临头,搓手顿足,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3)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有关内脏功能障碍,如厌食、腹部不适、便秘、体重减轻、胸闷、喉部堵塞感、头痛和其他躯体各部的疼痛、性欲减退、失眠、周身乏力等。此外,入睡困难、睡眠浅,尤其早醒更多见。

(4)精神运动性迟滞:思维迟缓、思维内容贫乏、缄默、行动迟缓。重则患者双目凝视、情感淡漠、呈无欲状,对外界动向无动于衷。

(5)妄想:尤以疑病及虚无妄想最为常见,其次为被害妄想、关系妄想、贫穷妄想、罪恶妄想等。

(6)认知损害:可表现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损害,严重时与痴呆相似,患者对自己智能降低表现出特征性的淡漠,但常有较好的定向力,且无病理反射。

(7)自杀倾向:老年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比其他年龄组大得多。有报道55%的老年患者在抑郁状态下自杀。自杀往往发生在伴有躯体疾病的情况下,且成功率高。导致自杀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孤独、酒精(乙醇)中毒、疑病症状、激越、谵妄等。

老年抑郁症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继发于各种躯体疾病。当发现老人具备以上特点时,要高度警惕其患抑郁症的可能。

老年人为何抑郁了?

老年期是人生阶段的一个特殊时期,往往面临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其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等有关。

1.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

老年人心理适应能力及防御能力下降,任何应激状态都很容易引起老年人患抑郁症。不利的社会环境对于抑郁症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比如离异、分居或丧偶、赡养问题等可以作为导致抑郁症的直接因素。

2.躯体疾病

老年人发生躯体疾病的风险最高,特别是慢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躯体疾病可成为老年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1)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所构成的威胁以及患病以后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手术治疗所致的躯体残缺或生活的不便等均可以作为抑郁症的重要诱因。

(2)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精神症状是情绪低落,且糖尿病患者人群的自杀率或自杀未遂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3倍,因此糖尿病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3)心脑血管疾病和脑卒中后抑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均可作为抑郁症的危险因素。部分患者可表现出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等。同时,抑郁情绪又会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风险。

(4)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癫痫等疾病均容易伴发抑郁。调查表明,癫痫患者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自杀的发生率为一般人群的5倍。

3.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引起抑郁症,其中包括某些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等。这些药物在使用常规治疗量时就可造成部分患者出现抑郁症或使原有的抑郁症状加重。

怎么发现和识别老年抑郁症?

【诊断标准】以情绪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表现: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症发作标准至少2周。

老年人抑郁症自杀怎么及早识别和干预?

1.自杀的高危因素

当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有以下几种表现时,其自杀的危险性就高:

(1)心情忧郁或抑郁。

(2)近期,特别是最近两天,有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

(3)近1个月生活质量很差。

(4)长期的生活、工作或心理压力。

(5)既往有过自杀行为。

(6)亲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

2.常见的基本线索

(1)以前有过自杀未遂。

(2)说过要自杀。

(3)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4)收集与自杀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

(5)最近周围有人自杀,尤其是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有其他损失,如家庭变故。

(6)流露出绝望、无助,对自己或世界感到气愤。

(7)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题。

(8)向人说过如果他/她走了,不要想念他/她。

(9)有过自伤行为。

(10)急性的性格改变、闷闷不乐,或者新近进行高危险的活动。

(11)学习成绩突然显著提高或降低,慢性逃避或拖拖拉拉,或者出走。

(12)躯体症状,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痛或胃痛等。

(13)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药物。

3.自杀迹象

对于绝大多数经受过心理的巨大痛苦而想自杀的人来说,自杀前常常会出现以下的一些迹象:

◎言语上的征兆:

(1)直接向人说:“我想死。”“我不想活了。”

(2)间接向人说:“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我再也受不了了。”“我的生活毫无意义。”

(3)谈论与自杀有关的事或开自杀方面的玩笑。

(4)谈论自杀计划,包括自杀方法、日期和地点。

(5)流露出无助或无望的心情。

(6)突然与亲朋告别。

(7)谈论一些可行的自杀方法。

◎行为上的自杀征兆:

(1)出现突然的、明显的行为改变(如中断与他人的交往或出现很危险的行为)以及抑郁症的表现。

(2)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人,有条理地安排后事,频繁出现交通事故,饮酒或吸毒的量增加。

如何帮助一个有自杀征兆的人?

保持冷静和耐心倾听,让他倾诉自己的感受。认可他表露出的情感,不试图说服他改变自己的感受。咨询他是否想自杀:“你是否感觉痛苦、绝望,以致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相信他说的话,当他说要自杀时,要认真对待。

如他要你对其想自杀的事情予以保密时,不要答应。让他相信他人的帮助能缓解面临的困境,并鼓励他寻求帮助。说服其相关人员共同承担帮助他的责任。

如果你认为他当时自杀的危险性很高,不要让他独处,要立即陪他去心理卫生服务机构或医院接受评估和治疗。

对刚刚出现自杀行为如服毒、割腕等的人,要立即送到最近的急诊室进行抢救。

老年抑郁症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1.一般治疗

加强饮食护理,增进营养,对伴发的躯体疾患予以恰当的治疗。

2.心理治疗

老年患者常有理解力低下的问题,语言交流可能受到限制,非言语交流与支持对于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无力感和自尊低下有效。集体心理治疗对于消除患者的孤独感、无助感和无用感有帮助。

3.药物治疗

新一代抗抑郁剂SSRIs(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NRIs(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现已广泛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SSRIs及三环类抗抑郁药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相仿,但老年人对SSRIs的耐受性远较三环类抗抑郁药好。SSRIs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抗胆碱能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轻微,老年患者易耐受,可长期维持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多脏器的疾病,对抗抑郁药较敏感,且耐受性差,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加药物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对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普通成人患者相同。但由于三环类抗抑郁药有明显的抗胆碱能作用及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故应谨慎使用,避免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4.改良电痉挛治疗

对于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自杀倾向明显者、严重激越者、拒食者以及使用抗抑郁药无效者,若其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患,可以给予改良电痉挛治疗。

抑郁症易复发,怎么预防?

◎药物预防:

(1)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诊。

(2)避免自己随便减药或停药。

(3)出现情绪波动时,尽快到医院就诊。

◎一般预防:

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的生活节奏,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长期持续的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及各个器官的功能下降,使人烦躁。研究表明,长期的睡眠不足可能引发抑郁症,失眠患者得抑郁症的可能性更高,高达普通人的5倍。充足的睡眠可以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且有助于防止患者产生自杀的念头,另外适当安排社交活动与娱乐消遣、适当的运动、增加户外活动等有助于排遣不良情绪。

2.调节心理节奏

自身调节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评价上,对于生活、工作都要量力而行,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避免压力过大,遇事及时疏解自己的情绪,避免长期、持续的情绪压抑,改变思维习惯,不可严苛地要求自己,避免将实践的负面结果归咎于自己的思维习惯,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客观、全面地进行评价。

3.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

积极融入集体,多交朋友,多参加社交活动,多与人交流,遇到事情多向家人、朋友倾诉,避免长期的不良情绪累积。

4.饮食调节

人的身体、精神状态与饮食有密切联系,饮食调节,合理、健康的饮食有助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让我们远离负性情绪。有研究表明,当我们处于压力状态时,体内的维生素C会被大量消耗,而B族维生素的缺乏会导致脾气暴躁,情绪失去控制。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像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以及燕麦、小米、苦荞等。另外,排解压力,减少负性情绪,还应该注意尽量减少对糖、咖啡因、盐和酒的摄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