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多动 家长关心的这都有
作者: 夏磊多动症,即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顾名思义,主要表现在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两个方面。
有家长问:“孩子存在上课易走神、小动作多、坐不住……这是多动症吗?”其实,发现以上症状时应考虑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可能。多动症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易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常见于学龄期儿童。
患多动症的孩子多吗?
多。2021年5月《儿童心理与精神病学》杂志上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为17.5%,其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占6.4%,据此推算全国ADHD患儿有1800万。也就是说,每50个孩子中可能就有3个患多动症。
多动症的发病是因为遗传吗?
与众多精神心理问题一样,ADHD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清楚,但普遍认为它是一种神经心理发育障碍,主要认为与大脑前额叶功能发育障碍有关。ADHD具有家族聚集现象,有一定的遗传性。
诱发因素有哪些?
孕妇在围生期(一般指自怀孕第28周到出生后1周这段时期)出现孕期并发症所生胎儿以后ADHD发生率高。
与发病或症状持续有关的危险因素还有:铅、双酚A等环境暴露;长期摄入富含加工肉类、动物脂肪、氢化脂肪和盐等的饮食;家庭破裂,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父母性格不良,母亲患抑郁症或分离(转换)性障碍等;童年与父母分离、受虐待;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等。
学习好、智商高跟多动症有关系吗?
事实上,高智商的孩子同样会发生多动症,多动症的孩子也不一定就是智商低的。此外,学习不好不等于多动症,多动不等于多动症,多动症不等于精神病。这些都需要专业医生进行鉴别。
多动症会与其他病共病吗?
ADHD儿童70%共病其他神经发育障碍和精神障碍,33%的患儿共患两种或两种以上障碍。例如睡眠障碍、发育性学习障碍、抽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焦虑障碍、抑郁障碍等。很多情况下抽动症和多动症并没有绝对界限。
多动症的正确处理
若发现孩子异常,应尽早寻求专业人员的指导。对于学龄前儿童,应首选行为矫正作为干预手段。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针对核心症状,且应考虑用于6岁及以上的患儿,常见药物有哌甲酯和托莫西汀等。还有一些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TMS)、脑电生物反馈等,亦可用于儿童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