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补气固表此为先

作者: 赵中振

黄芪被收录在《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属于山草类中药。黄芪为补气之长,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中医处方中,黄芪是出现频率很高的一味中药。

黄芪是一味补气的良药。具有补气功效的中药不少,如人参重在大补元气,兼生津止渴,用于补气救脱,而黄芪重在补气升阳,兼具固表止汗。

中医认为,黄芪味甘、性微温,有补气健脾、益卫固表的作用。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当中,就有以黄芪为主的组方。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有8首方剂用到了黄芪。补中益气汤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以脾胃立论创建的名方。这个方子的君药是黄芪,除治疗中气下陷所致脱肛、胃下垂等病症外,还能达到以甘温之品治疗气虚发热的目的,是为甘温除热法,也称“甘温除大热”。

现在以黄芪为主的常用经典方剂还有很多,如当归补血汤。当归补血汤只有两味药:黄芪和当归。它是补血的著名方剂,其中黄芪的用量是当归的5倍,通过补气来达到补血的目的。

黄芪是补气药的代表,可药用,也可日常泡水代茶饮。民间有“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之说,以黄芪煎汤或泡水饮用可补气,迅速解乏。

以我个人举例,我喜欢长跑,2000年在香港参加了“毅行者”越野长跑大赛。这个活动要求参与者在48小时内穿越很长的山路,沿途都是美丽的风景。

我当时跑了整整一天一夜,将近27小时,对体力、毅力的确是一大挑战。跑完了以后,我真是筋疲力尽。当晚我带的博士生彭勇很周到,他给我熬了一大锅黄芪汤。我喝下去以后睡了一觉,第二天疲劳就消除了。

黄芪的特点是“补气不壅气”。一些甘味的补气药容易产生腹满胀气等不良反应,但黄芪一般不会,所以常用在中医补气方中。日常食疗保健膳食中,需要补气时都离不开黄芪。2003年,香港浸会大学协理副校长卞兆祥和我共同编写了一本小书《百病食疗》,出版后很受欢迎,此书中就收载了几个含有黄芪的药膳方。比如参芪鸡,将党参30克、黄芪60克装入一个布袋,放到一只处理好的老母鸡肚子里炖煮,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加适当的佐料,鸡肉炖烂后,拿出药包,就可以食用了。可以吃鸡肉,也可以喝鸡汤,功效好,味道也香,益气补血,适合脾虚的患者。

黄芪用来煮粥也很好。历史上著名的美食家、文学家苏轼在不惑之年曾大病一场,病愈后就是用黄芪来慢慢地调理虚弱的身体,有诗句为证:“黄芪煮粥荐春盘。”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