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作者: 楚林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0

在中药学的世界里,补药分为四大类: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在补气药里最有名的是人参,而补血药里坐头把交椅的则非当归莫属。

“血药不容舍当归。”在临床上为女性治疗疾病时,当归是我最常用也是最喜欢用的一味中药。有次遇到一位女孩,刚20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精力充沛的年纪,却生得纤细瘦弱,面色苍白,语音低微,走几步路即疲倦乏力。问诊之后才得知,原来女孩子家境困难,在深圳打工几年,一直省吃俭用。后遇人不淑导致流产,在月子期间悲伤加上营养不良而致病。本想着给她开十全大补汤好好调理一下身体,可她觉得太贵,怎么也不肯。没办法,只有给她开了黄芪和当归两味中药让她煎煮后当茶水在家天天服用。黄芪补气,当归补血,这是两味有实效、价格也较便宜的调补气血的中药。一个多月后,女孩开心地跑来,告诉我她已经完全康复,又准备去深圳打工。走的时候还高高兴兴地捎上一大包黄芪和当归。没想到,这样简简单单的两味药,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惊喜之余,更对这两味药增添了几分喜爱。

平日里,看到红木的抽屉和瓶瓶罐罐里几百味排列整齐的中药,就像看到一个个整装待发的战士。它们每一位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喜好、脾气、秉性乃至气质精神。只有你了解它们,用对了地方,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每一味中药,都有着它独特的内涵,有许多巧妙和神奇等着我们去发现。

当归是伞形科草本植物的根。当归的种子春季发芽,夏季开花,花白,小且碎。入药,得三年后的秋季采挖。采挖时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然后切成寸长小节即可使用。 成熟的当归大约有拇指粗细,长20厘米左右,表皮淡黄色,质柔韧,断面透着油润的光泽。就是这短短的20厘米也很有讲究。头部可以止血,中段可以补血,尾部则有破血的作用,而整个当归则既能补血又可活血。可见一个小小的当归用起来也不简单,须分节使用,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功效。这正是当归独特的个性特点:甘温质润,归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功效。

“当归”一名的由来很有意思。一种说法是因为它能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当归;还有一种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言:“古人娶妻要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这正好与唐诗“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之旨趣相同。当归,当归,离人当归来。这个独特而具有诗意的名字,不仅表明当归是一味治疗身体疾病的良药,还是古人所认为的治疗心理疾病“相思病”的草药。

在古代有一种有趣而风雅的习惯,“相赠以芍药,相招以文无”。文无是当归的别名。古代的男人常常要出远门考功名,上边疆打仗,到外地谋生,或者约三两好友去吟诗作画、云游四方。常常一别经年,杳无音信。唯一可做的就是鸿雁传书,以解相思。无奈之中,聪明而诗意的古人,想出了在书信中夹当归的方法以表相思之意。

历史上关于邮寄当归的典故很多。仅《三国志》中就有两例。一例是曹操听说太史慈在为东吴服务,知道他很有才华,要他弃吴归魏,便给太史慈修书一封,里面放了一些当归。还有一例是大将姜维投靠诸葛亮后,魏国知道姜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想方设法争取他回归。他们知道姜维是个孝子,便将他母亲接到洛阳,诱逼她写信给姜维,并在信封里附上当归,意在要姜维回归魏国。姜维深悟母意。回信道:“良田百顷,不在一亩(母),但有远志(中药名),不在当归。”知子莫若母,姜母接到儿子信后非常理解地说:“儿有远志,母无他求。”魏国后来又多次逼姜母写信劝姜维弃蜀投魏,都被姜母拒绝。后人对姜维十分景仰,在他屯军多年的剑阁立姜公祠,祠内有副楹联:“雄关高阁壮英风,捧出热心,披开大胆;剩水残山余落日,虚怀远志,空寄当归。”成为千年佳话。

当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只要是滋补的药膳里都少不了当归。常用的有当归炖乌鸡、当归红枣煮鸡蛋。最有名的还是当归生姜羊肉汤。手脚常常冰凉的人,用大块的当归配上大块的老姜、大片的羊肉煲出浓浓的汤,喝上一碗,立马就会血脉通畅,手脚温暖,既温肝补血又散寒暖肾。当气血不归、心灵迷失的时候,一定要为自己煎上一剂当归,把所有的相思,都浓缩在岁月里,一饮而尽。

小链接:

当归人参乌鸡汤

原料:人参、当归、蜜枣、党参、枸杞子各适量,乌鸡半只,盐少许。

制法:将洗净的乌鸡切块,与洗净的配料一起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清水,炖2~3小时,即可调味食用。

功效:利水补脾。

当归女贞子乌鸡汤

原料:乌鸡1000克,女贞子25克,当归50克,桂圆肉15克,盐少许。

制法:

1.乌鸡剖后洗净,放入滚开水中,焯水3分钟,取出洗净。

2.女贞子、当归(切片)、桂圆肉、乌鸡放入器皿内,加入滚开水1000克,中火40分钟,食用时放精盐即可。

功效:补血养心,滋阴养虚,健脑安神。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