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消毒家庭常备药物

作者: 黄莹 崔旭兰 刘丽亚

外伤后及时清创,避免伤口感染是关键。市面上的消毒药水琳琅满目,有碘酒、碘伏、酒精、双氧水等。那么,家中应常备哪些消毒药水?当您需要使用消毒药水时,应该如何选择、正确使用呢?

医用酒精

医用酒精是含75%乙醇的水溶液,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对细菌繁殖体、真菌及病毒都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不能杀灭芽孢。

适用:①医院内有些仪器设备的表面消毒。②在户外找不到干净的水洗手时,可用含酒精的消毒湿巾或免洗洗手液擦手。

注意事项:①酒精易挥发,不易保存,浓度改变后会减弱杀菌效果。因此提醒大家,医用酒精开瓶后超过1个月就不要使用了。②酒精有一定的刺激性,其进入伤口会引起疼痛,破坏伤口内正常组织,延缓伤口愈合,促进瘢痕组织形成,故不推荐用于开放伤口及眼、鼻、口、会阴等敏感黏膜部位消毒。

双氧水

双氧水的浓度一般为2%~3%,当其与伤口接触时,不稳定的双氧水会分解并产生氧气,因此可以有效抑制伤口处厌氧菌的生长。双氧水涂抹到伤口时会产生气泡,能起到止血清创的作用。

适用:①可用于清洗创面、溃疡、脓窦、耳内脓液,稀释至1%浓度,可用于口腔炎症、扁桃体炎及白喉等的口腔含漱。②对厌氧菌感染尤为适用,对破伤风及气性坏疽的创面,可用3%双氧水溶液冲洗或湿敷。

注意事项:①对黏膜、皮肤具有刺激性而继发瘢痕组织增生,不推荐用于面部消毒。②由于双氧水性质不稳定,因此,在保存时建议密封、避光、避热放置。

碘酒和碘伏

碘酒是含有效碘浓度为20~25克/升的乙醇制剂,碘酒杀菌效力强于碘伏和酒精,但刺激性大,腐蚀性强,一般在涂抹2分钟后必须使用75%的医用酒精进行脱碘,否则会引起涂抹处皮肤脱皮。因其刺激性和腐蚀性,只能用于完整皮肤的消毒,否则会延缓伤口愈合,促进瘢痕组织形成。现临床使用较多的为碘伏,以下介绍碘伏的使用。

碘伏又称为聚维酮碘溶液,含碘量为0.5%~1%,与碘酒的区别在于其溶解于水中,而并非酒精中,故刺激性小,可用于黏膜的消毒。在用药后,也不需要用酒精进行脱碘。

适用:①除可作为医护人员术前皮肤及手术野消毒外,还可用于脓腔冲洗,烧伤创面的治疗,口腔、泌尿生殖部位黏膜的消毒。②对于浅表伤口,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再涂抹碘伏,伤口较深则应使用双氧水冲洗后再使用碘伏。

注意事项:①在使用碘伏时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碘过敏(皮肤瘙痒、发红、水疱或斑丘疹样改变)现象,一旦确定应立即停止使用碘伏,更换皮肤消毒剂,并给予全身抗过敏治疗。②避免与红药水一起使用。

目前,市场上有单独包装的碘伏棉签出售,只需将棉签上有标记的一端折断,碘伏即可流入棉签的另一端,方便而实用。

外用消毒药水作为常备药,日常使用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放置在儿童不易接触的位置。②瓶装的供棉签或棉球蘸取的皮肤消毒剂一般开瓶后保质期为7天,直接倾倒使用的消毒剂一般开瓶后保质期为30天,单个包装的如碘伏棉棒或酒精棉片,随开随用,保质期见外包装。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