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真的越低越好吗

作者: 闫译兮

大部分人对血压是谈“高”色变,每当听到自己血压值上升的时候会过于紧张,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更是这样。那么,血压真的是越低越好吗?

世界卫生组织将低血压定义为非同日3次测得的收缩压≤9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6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低血压。据统计,低血压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中发病率为10%。

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有哪些?

生理性原因 指部分健康人群中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不适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多见于20~55岁的女性和老年人。

体位改变 由平卧位转为直立位,或长时间站立,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低血压,老年人和儿童常见。这种低血压与人体血压的自我调节机制有关。

进食后 进餐后,大量的血液分配给胃肠道,导致心脑血管供血减少,血压调节反射能力不足可致低血压,多见于老年人。

全身性疾病 继发于某些疾病,作为其中症状之一而出现的血压降低,如急性心肌梗死、扩张性心肌病、急性失血等。该类低血压多注重对原发病的治疗,原发病因得到纠正后血压也会随之上升。

服用药物 一些常用药,如利尿剂可通过降低血容量引起低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服药过量也可导致低血压甚至休克。因此,服药应谨遵医嘱。

低血压的症状有哪些?

低血压症状多无特异性,可表现为头晕、四肢乏力、心悸、出冷汗、恶心等不适,严重者可有晕厥或休克,因此当出现此类症状时应警惕低血压的发生。

生活中应如何预防低血压?

1.均衡饮食,可以适当在饮食中多加一些盐,因为盐分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进而使血容量增多有助于升高血压。

2.适当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改善神经、血管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3.避免在改变体位的时候突然站起,应缓慢改变体位。

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控制好情绪,调节好饮食,配合药物治疗以有效控制血压。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食疗在治疗高血压的过程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食疗原则是什么?有哪些食疗处方呢?欢迎扫码收听。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