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按摩艾灸打头阵

作者: 谭小华

“什么检查、化验都做了,但什么问题也没查出来。可是我感觉身体有些不舒服,这是怎么了?”如果你也有同样的困惑,那就要注意,这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前兆。

查不出病来,可能是“未病”状态

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都有前兆,即病前状态,表现为工作效率、生活质量及学习质量明显下降;或表现为生物钟紊乱,睡眠质量差,白昼疲劳加重、精力下降,导致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伴有慢性疲劳综合征;或有肢体麻木、手脚易冷、腰酸背痛、耳鸣耳背、眼花目眩、头晕脑胀等躯体症状,以及易患感冒等免疫力下降的表现;出现以上身体不适的同时,也可能产生焦虑不安、精神紧张、抑郁,或恐惧、嫉妒的情绪,久之容易引发精神类病症。

中医认为,人体在进入疾病状态之前,若能及时发现身体不舒服的苗头,及早干预调理,则能扭转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属于“治未病”的范畴。而这些不适症状的产生,以及最终发展成疾病的原因,主要与饮食不节、起居失调、劳逸过度、情志不畅等因素有关。

因此,经常熬夜加班者,脑力工作者,体力劳动较重者,人际关系紧张、压力过大者,生活不规律者,饮食不均衡、吸烟酗酒者,白领阶层等,都是需要重视“治未病”的主要人群。建议这些人群及时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一旦出现不适症状,就要及时调理,不要听之、任之、放之。

一要生活规律,二要及时调理

当然,中医“治未病”的概念,还包括在身体无不适时,提醒自己“法于自然”的调养,如此,方能避免疾病,甚至避免病前状态的发生。因此,适量运动、戒烟限酒、适时休息等“法于自然”的行为,也属于“治未病”的方法。

“治未病”,按摩艾灸打头阵0

对于已产生不适症状的人群,可以采用按摩、艾灸等方法“治未病”。

1 根据经络循行,按摩防病

人体有十二条正经,与五脏六腑相对应。十二正经的正常循行,既能滋养人体五脏六腑,又能促进血液循环,进而保持身体健康。当人体某一脏腑出现疾病的时候,该处气血运行不畅,对应的经络不通,那么经络上会有相应的痛点。

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十二经脉的肺经(腋下沿手臂内侧、前臂桡侧,最终延伸到拇指的位置);然后每天沿着肺经,从上到下拍打10~15次;如拍打的部位出现刺痛、酸胀等感觉,说明该处经络不通畅,可重点拍打、按揉该部位,相关的症状、疾病都会慢慢好转。

针对慢性疲劳、胃肠不适者,推荐以下按摩方法。

提神醒脑,预防痴呆:两手按摩面部及耳部,按摩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头部中线和两耳尖连接线的交会处,具有提神醒脑、升阳补阳的功效)、太阳穴(位于耳郭前,眼角外侧向后约一横指,具有清利头目、缓解疲劳的功效)等。

预防胃肠病:上下来回搓摩腰部,先顺时针摩腹,再按摩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横指,具有调理肠胃、化痰止咳的功效)、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3横指,具有补益肝、脾、肾的功效)等。每个穴位均按摩2~3分钟。

2 通过艾灸,调理一身不适

艾灸是通过艾条燃烧产生的温和热力作用于人体腧穴,通过经络传导,起到疏通经络、行气和血的作用,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如果有感冒、咳嗽、手脚冰凉、头痛头晕、颈椎病等问题,可以艾灸大椎穴(位于颈后,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即低头时颈部有一个明显的突起);如果有月经不调、宫寒、早泄、尿频尿急等,或者全身困倦乏力、身体虚弱等问题,可以艾灸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即肚脐眼下4横指);如果感觉全身乏力,哪哪都提不起劲儿,可以艾灸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足外侧膝眼下3横指,旁开1横指)。

上述穴位的艾灸方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3厘米熏灸,以温度适宜即可,至皮肤出现红晕为止,每天1次,每次15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艾灸治疗后需注意:喝适量温开水,以帮助祛寒除湿,促进气血运行;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责任编辑/陶宪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