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一定是痔疮吗?
作者: 姚晓兵
“吃喝拉撒”是老百姓生活中最日常的话题与活动。饮食健康与否,其主动权往往掌握在人们自己手中。与排泄相关的二便若是有异常,则提示身体可能存在“内伤”。临床上,经常见到很多以便血为首要症状前来胃肠外科就诊的患者。便血,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
便血原因有多种,不可妄自作诊断
摄入某些特定的食物、药物,会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使大便看起来像是有血,但并非真正的便血。这类食物包括各种动物血制品、黑豆、黑芝麻、黑桑椹、火龙果等;药物包括补铁剂、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如患者在服用此类食物或药物时出现大便颜色改变,可能是由食物或药物所致,并非真正的便血,不必太过担心。
如确定为便血,则需进一步检查、诊断。与便血有关的疾病有很多,通常为大众熟知的便是痔疮,尤其是内痔。痔疮便血通常是便后血点滴而下,或者喷射而出,血量较少,颜色鲜红,也可能便器内无血,但擦拭时纸巾上会沾血。痔疮便血的特点是血一般黏附在大便的表面,与大便不混淆。痔疮还会伴有一些其他症状,如劳累、饮酒等刺激后肛周有坠胀感,甚至有肿物脱出于肛门外,平时肛周有溢液或伴有肛门瘙痒等。
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这类炎症性肠病患者也会有便血的症状。与痔疮便血不同的是,炎症性肠病患者一般以腹泻为主要症状,大便不成形,且反复发作,伴有大量黏液脓液,便中带有血丝。该病还会伴有间歇性发作的腹痛和里急后重感,或伴有不明原因的慢性发热,还可能出现消瘦、营养不良等表现。
结直肠肿瘤也是一类经常出现便血症状的疾病。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如高脂、高蛋白饮食等,生活习惯及环境发生变化,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然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一般来说,肠癌的便血也有自己的特点:血和大便是相混淆的;便血的颜色偏暗红,可能时有时无;还伴有大便习惯的改变,比如大便的频率、时间与以往相比发生变化;一般还会伴有大便性状的改变,比如突然出现便秘、大便不成形、腹泻,大便中夹有其他分泌物,大便变细等异常情况。肠癌除便血症状外,还可能伴有近期体重的突然减轻,出现莫名的疲劳、乏力,以及贫血等肿瘤导致的消耗性营养不良等表现。有些人还可能会有腹部摸到包块和异常突起等表现。
此外,临床上还有缺血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病、直肠静脉曲张等疾病患者也会有便血的症状。若是便血呈柏油样黑便,还需要和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胆道出血,小肠出血等疾病鉴别。有些患者还可能是由多个肠道疾病导致的便血,比如痔疮合并肠癌等。
多种疾病需鉴别,谨遵医嘱行检查
对于有便血症状的患者而言,临床上仅仅通过大便的形状、特点及其伴随症状来明确诊断,将非常困难,而且误诊、漏诊的可能性很大。
有些疾病,如结直肠癌,一旦漏诊,或误诊为痔疮进行治疗,就会延误病情,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此时,需要通过肠镜检查,或联合胃镜、小肠镜,直观、准确地观察结直肠黏膜的病变情况。肠镜检查已被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如有些患者有血便,且大便不成形,伴有近期明显消瘦,就很有必要进行肠镜检查来排除结直肠癌等疾病的可能性。
若您有突发便血的情况,先不必恐慌,应注意观察便血量及便血频率,必要时可以拍照留存,以备后续给医师参考。若是大量便血或不停出血,伴有出冷汗、心慌、头晕、无力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就要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平卧休息,禁食禁水,保暖保温,并呼叫家人或朋友,紧急拨打急救电话120,送医治疗。若非大量便血或活动性出血,则应该在严密观察的情况下限制活动和饮食,视情况尽早就医。若是反复、少量便血,也不可大意、掉以轻心,想当然地认为一定是痔疮便血。一定要加以重视,积极就医,根据专科医师的医嘱,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已明确诊断,应积极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