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脐里的“泥”能抠吗
作者: 朱乐兰
〇 肚脐的来历
肚脐,又称为脐,它是人体解剖结构的一部分,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脐带的痕迹。在母体内,胎儿通过脐带与胎盘相连,胎盘则是胎儿与母体交换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主要器官。
受精卵着床后,胚胎开始发育。随着胚胎的成长,脐带和胎盘开始发育。脐带连接胚胎(后来是胎儿)的腹部与胎盘。脐带内含有两根动脉和一根静脉,负责胎儿与胎盘之间的血液交换。当婴儿出生时,脐带被剪断,留在婴儿身上的脐带残端会在几天内自然愈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剩下的组织会退化,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熟知的肚脐。
〇 肚脐连着肠子吗
实际上,肚脐可以被视作一个“死胡同”。肚脐下面是腹部的一个凹陷区域,其下方有腹壁肌肉和脂肪组织,再往内则是腹腔,其中包含了胃、肠、肝脏、脾脏等多种器官。肚脐和这些器官之间被肌肉、脂肪和其他结缔组织分隔开。因此,肚脐与肠子是分开的,它们之间没有直接的物理连接。
不过,肚脐的内部结构(脐内侧襞)紧挨着包着内脏的腹膜,但在生理功能上,肚脐并不参与肠道的任何消化或排泄过程。
〇 肚脐的形状由什么决定
肚脐的最终形态,实际上与医生剪断脐带的手法并无太大关联。即便是将脐带编织成好看的结,它仍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萎缩和脱落的结局。
肚脐的形态主要受愈合速度、腹部内压和后天脂肪积累等因素的影响。脐带残端自然脱落后,原本的位置仿佛留下了一个“缺口”,周围的皮肤逐渐从两侧向中心生长,以填补这一空隙。
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一区域的组织生长至与其他皮肤相平的高度便会停止,从而形成凹陷的肚脐。然而,如果组织生长过快,或者儿童频繁哭泣导致腹部内压增加,就可能导致形成凸起的肚脐。此外,如果皮下脂肪层较厚,肚脐则更可能被“掩埋”在脂肪之下,显得比较深。
〇 肚脐里的“泥”是什么
肚脐里的“泥”通常是由脱落的表皮细胞、汗液、油脂、细菌和尘埃等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积累在肚脐的凹陷处,由于肚脐的形状和位置,它容易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1)脱落的表皮细胞。皮肤不断更新,一些凋零的表皮细胞会脱落,可能会积累在肚脐内。
(2)汗液。汗腺分泌的汗液可能会流入肚脐,尤其是在炎热时或运动后。
(3)油脂。皮肤表面的油脂也会随着时间积累在肚脐内。
(4)细菌。肚脐有一个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合某些细菌生长。
(5)尘埃和污垢。日常活动中,尘埃和污垢也可能进入并积累在肚脐内。
〇 肚脐里的“泥”能抠吗
肚脐虽然“藏污纳垢”,但也不用特别害怕,更不要经常抠。手指上的细菌可能会进入肚脐内,增加感染的风险。肚脐区域比较敏感,用力抠挖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出血或疼痛,甚至引发脐炎,或刺激内脏的神经,让人感觉肠道不舒服。除此之外,肚脐周围的皮肤较为敏感,过度刺激可能会引起不适或过敏反应。
如果觉得肚脐不干净,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清洁,重点是“轻”。
(1)用温水清洗。使用温水轻轻清洗肚脐,可以用棉签或柔软的毛巾轻轻擦拭。
(2)用棉签擦拭。先涂抹一些婴儿油或橄榄油,可以帮助软化污垢,等一两分钟后再用棉签轻轻擦拭。
(3)用沐浴露清洗。使用温和的沐浴露轻轻清洗肚脐。
在清洁肚脐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过猛。如果肚脐内有异味、发红、肿胀或有分泌物,那么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应该避免自行处理,并及时就医。
肚脐,不仅承载着生命的初始记忆,也成了我们身体独特的一部分。对于肚脐内的“泥”,要避免过度抠挖,以维护个人卫生和皮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