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专业素养,成就心理教师职业

心理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心灵的养护者,这是一个既美好又极具价值的职业。作为一名合格的心理教师,除了需要具有教师职业的共性素养,还需要具备心理专业素养。心理教师的日常工作主要聚焦在课堂教学和活动、个体与团体辅导、危机干预和宣讲、教育科研与测评等方面。虽然这一项项工作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但是心理教师本人蕴含的专业素养,是让他们能胜任工作的关键。

心理教师如何培育自己的专业素养呢?

关注自我心理健康,发展共情能力。一个会进行心理健康自我养护的人,才能更明确地知道如何养护他人的心理健康。因此,这既是个体的生存与发展需要,也是心理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心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觉察引发情绪的敏感点,了解自我认知模式,进而主动调节认知。除此之外,心理教师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从身心两方面给予自己关怀。

夯实专业知识学习,增加自我效能。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应成为学习的示范者。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出来,这是教育的期待。心理教师不仅在教学与辅导中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来帮忙,在面临如学生情绪失衡、心理安全被破坏需要救助等应激状态时,更需要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积累,才能在应激状态中生成恰当的救助行为。心理教师亲历从“知道”走向“做到”的过程,有利于增加本人的自我效能感。

真诚进行人际交往,传递尊重态度。育人者必先做行为示范。因为人际关系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社会人群对心理教师的人际关系状态有着超出平常的期待,这给心理教师群体带来了现实的压力。带着真诚和尊重的态度,用所学知识与技能修复过往人际互动中的不良模式,在自我锤炼中,逐渐成为良好人际关系的示范者,会让心理教师徜徉在尊重与被尊重的良性人际互动中。

培育专业素养,不仅需要在养护自我心理健康的历程中有意识地汲取知识,还需要熟练地掌握教育规律和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更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再结合教师本人的智慧和创造性,赋予教师这一职业极大的意义感和未来发展无限的可能性。这样汇集而成的专业素养,不仅有助于心理教师的职业发展,更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护和促进。

王天文

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