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心理主题班会课设计

作者: 赵黎

“挫折教育”心理主题班会课设计0

▎活动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今社会,各种文化在多元渗透和侵袭,各种思想在多元碰撞和斗争,各种价值取向也在多元发展。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自我意识增强,情绪情感体验强烈,遇到挫折可能会出现放弃自我,甚至伤害生命的行为。对生命所蕴含的意义、生命多样化的样态,青少年学生的认识是不足的。因此,要通过生命教育和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接纳挫折、勇敢面对挫折、主动应对挫折,肯定人生负面经验的意义,塑造积极心态和资源意识,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其生命质量,实现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

理解生命历程中挫折的普遍性和两面性。

2. 行动目标

掌握挖掘自身资源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巧。

3. 情感目标

学会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逐步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

▎活动形式

观看视频、思考发言、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活动准备

课前发放关于挫折应对的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

根据班级人数,课前分组,并明确分工(5人为一组,其中组长1人、记录员1人、发言人1人、组员2人)。

教师查找相关音频,绘制向日葵生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漫画,制作《向日葵生长日记》,收集毕业学生抗挫片段并剪辑视频;梳理榜样事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准备课堂所需学习材料等。

▎活动过程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向日葵花田中人潮涌动的照片。

教师提问:向日葵花田里人潮涌动,大家为什么如此喜欢向日葵呢?

学生观察照片,讨论人们喜欢向日葵的原因。(向日葵本身带来的美感享受、向日葵背后的象征意义)

教师追问:那你知道向日葵绚烂背后的故事吗?

【设计意图】

“挫折”是一个较为沉重的话题,教师直奔主题,难以引起学生共鸣,可以寻找贯穿课堂始终的积极意象,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植”悟挫折,审视自我

1. 看视频,感悟向阳而生

教师提问:观看视频,请同学们思考,向日葵在开花之前经历了哪些考验?

教师播放漫画视频《向日葵生长日记》(图1)。

图1 向日葵生长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考验

学生观看视频后,描述视频中呈现的向日葵在开花之前所经历的考验。

教师小结:想要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向日葵需要应对种种考验。其实,向日葵生长过程中的考验就像是我们生命历程中会时常遇到的挫折一样(课件展示课题,即植“悟”生命考验,笑对成长挫折)。挫折是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课件展示挫折的含义)。

【设计意图】

以向日葵生长过程面临的考验指示我们生命之中时常会遇到的挫折。由植物及人,逐步引出课题,明晰核心概念。

2.反省自我,辩证看待挫折

教师提问:这是课前同学填写的挫折情况调查问卷的统计数据(图2—3),大家看出了些什么?

图2 遇挫频率统计图

图3 遇挫影响统计图

学生认真观察统计结果图,分享观察结果,并尝试归纳挫折的特点。

教师小结:从调查结果和你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挫折具有普遍性,遇上不必过分焦虑。除此之外,挫折具有两面性,我们要正向转化,变为成长的动力。

【设计意图】

从学生实际调研结果出发,分析挫折的基本特点:普遍性、两面性,教师引导学生理性、积极看待挫折。

(二)“他”悟挫折,汲取能量

教师过渡(由物及人):你曾经遇见过什么挫折?原因是什么?你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1. “我”的遇挫事件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再看这张挫折因素统计图(图4),可以看出同学们的挫折来源于多个方面(分析结果作为后续分组依据)。

图4 挫折因素统计图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经历,完成“我的遇挫事件”,然后与大家分享。在大家回顾自己的“遇挫事件”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一位学长的故事。

教师展示:分享“向日葵男孩”小杨学长的遇挫事件(表1),引出学生的分享。

表1 小杨学长的遇挫事件

学生分组从学业、人际关系、健康这3个班级挫折来源较多的角度完成回顾,随后学生进行分享(表2)。教师适时引导,注意区分学生分享中的问题与挫折,及时回应。

表2 我的遇挫事件

教师小结:很高兴听到同学们分享,最高兴的是你们能够直面自己的挫折。

【设计意图】

教师选用身边人的例子,回顾自身挫折,为学生揭示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挫折,引发学生思考。

2. “他”的抗挫方法

教师引入:面对挫折,我们又应该如何应对呢?我们依旧先看看小杨学长是如何应对挫折的。

教师播放视频。

在视频中呈现的是小杨学长成长过程中应对挫折的办法。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刚根据小杨学长发生挫折的原因,寻找了应对挫折的方法。其实,小杨学长的抗挫方法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他的内在品质,如自信、勇敢、坚毅……(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替换);第二个方面是他找寻的外部支持,如向老师、学长学姐寻求帮助;第三个方面是他做的具体事情帮助自己应对挫折,如用运动缓解压力、积极心理暗示、每日做计划、持续学习、学会变通,等等。

其实,这就是“3I”策略。

第一个“I”是“我是……”(I am,即内在优势):我应对挫折的优势或品质;

第二个“I”是“我有……”(I have,即外部支持):我拥有的一些外部支持和资源;

第三个“I”是“我可以……”(I can,即效能因素):我能做哪些具体事情帮助自己应对挫折。

【设计意图】

教师从身边人应对挫折的实际措施着手,归纳并丰富应对挫折的方法,提炼出“3I”策略,为学生应对挫折提供方法指导和实施路径。

3. “我”的解决办法

教师引入:接下来,请大家以刚刚几位同学分享的“我的遇挫事件”为案例,结合同学自己剖析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运用“3I”策略找寻应对该挫折事件的方法,并完成“激活成长复原力”活动单(图5)。

图5 “激活成长复原力”活动单

小组完成“激活成长复原力”活动单并分享,教师给予积极回应。

教师小结:不得不感慨,我们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蕴藏着无限战胜挫折的能量。我相信任何时候,办法总比困难多。在挫折面前,你强它就弱。

【设计意图】

集体运用“3I”策略应对实际挫折,集思广益,传递群体的积极动力。

教师过渡:人生如此,社会的发展亦如此。正是由于每一个小我在应对挫折时积极调动内在优势、寻找外部支持、发挥效能因素,实现小我的生命价值最大化,这无数个我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拥有强大力量的我们(图6)。

图6 从“3I”到“3We”的策略提升

(三)直面未来,遇挫而强

1. 探访榜样精神世界

教师引入:我国科技高速发展的背后,其实是一个不断面临挑战、不断突破的过程。请阅读材料,思考从“3We”角度出发,支撑科技工作者们攻坚克难的因素有哪些?(课件呈现材料)

学生思考并分享,教师适时引导。

教师小结:这些科技工作者,拥有坚定的爱国信念、奉献精神、坚毅的品质、团结协作等的内在品质;有国家政策支持等的外部支持;有攻克难关的目标、坚实的科学素养、持续的行动等的效能因素。

【设计意图】

运用“3We”策略分析社会群体应对挫折的方法,进一步学会挖掘自身资源,积极应对挫折。

2. 投射自我未来成长

教师引入:在可为之时,做有为之士,祖国正因为每一个小我的奋斗而强大。当下或是未来,每一个小我又可以做些什么?请大家完善行动卡内容并分享(图7)。

图7 行动卡

学生完成卡片。教师先分享,然后学生进行分享。

【设计意图】

明确个人积极应对挫折的意义,并将应对挫折的策略与方法落实到个人行动。

(四)班会总结

我们每个人的能量可能有限,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将自己生命的价值最大化,就可以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学反思

本课用“向日葵”这一积极意象贯穿课堂,将沉重的“挫折”话题轻巧化。从感知植物考验入手,由植物及人,认识生命中挫折的普遍性、两面性;感受挫折的特殊性,回顾自身经历的挫折;找寻应对挫折的方法,并进一步探索积极应对个人挫折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联系。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挫折,逐步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