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谊无关的那些事儿
作者: 陈妍冰小树的故事
这几天,校园里炸开了锅,好多同学课间都会凑在一起交头接耳。小树总觉得走到哪里都有人对自己指指点点。“你看,就是他,八(9)班的,听说他爸妈把同年级的小司和高年级的小易告上法庭了。”
自习课,做完课堂练习的小树对着窗外,发起了呆……
那是一个月前的一个傍晚,放学回家的小树,骑车刚拐进离家不远的一条僻静的小巷,就被人拦住了去路。挡在他前面的是同年级的小司和另外3个看上去不太友善的男孩。
“就是他。”小司用手指着小树说道,“他爸妈是做生意的,他的身上肯定有钱。”
还没等小树反应过来,他就被一哄而上的男孩们连人带车推倒在地。
“快把身上的钱拿出来,不然不要怪我们不客气。”
“我……我没钱。”小树抱紧了自己的书包。
“搜!”带头的高个子男孩一边大声说,一边把小树的书包抢走,书包里的书本、文具散落了一地。高个子男孩翻完,说:“书包里没有。”
听到这句话,小树下意识地攥紧了裤子的口袋。
“去他身上翻翻看。”高个子男孩又说。一群人围了上来,开始拉扯小树的衣服。
小树被几个男孩压在地上,还被捂住了嘴。他拼命地挣扎,蜷缩着身体护住自己的口袋。无奈力气太小,只听刺啦一声小树的裤子口袋被撕开了,一个零钱袋掉了出来。高个子男孩拾起了零钱袋,说:“没钱,这是什么?”
“这是我要买复习资料的钱,你还给我。”小树急了,大吼道。
啪的一声,小树的脸上顿时火辣辣的。“你敢骂我,看我怎么收拾你!”
“大哥,大哥,别打了,打坏了不好交代,下次还得问他拿钱呢。”小司在一旁说道。
高个子男孩看了看小树,悻悻地说:“我们走。”其他男孩立刻松开了小树。高个子男孩走了两步,突然回头,恶狠狠地威胁道:“你把嘴巴给我闭紧了,不准告诉其他人,不然后果很严重。”
小树瘫软在地,想喊却发不出声音,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几个男孩向巷口走去。这时小司走到小树旁边,蹲了下来扶起了小树,还帮小树扶起了倒地的自行车,说:“唉,你早点把零钱给他们不就没事了。他们听说你家有钱,想跟你做朋友。我也想跟你做朋友,你别生气哦。”说着,还朝小树眨了眨眼。
“小司,干什么呢?还不快走。”不远处的高个子男孩喊道。
“到了学校,我会来找你的,记住我们是朋友。”扔下这句话,小司一溜烟跑了。
小树艰难地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收拾好书包,捂着发红的脸颊,忍痛推车回了家。他本想告诉妈妈,但想到高个子男孩那恶狠狠的样子,一哆嗦,话到嘴边变成了:“妈妈,我今天骑车摔了一跤。”
第二天学校课间操时,小树碰见了小司。小司给了他一包口香糖,告诉他:“大哥让我给你的。”并朝九年级教学楼的方向努了努嘴,“以后有谁欺负你,就告诉我,大哥他们会保护我们的。”然后拍了拍小树的肩膀,跑开了。小树朝九年级教学楼的方向看了看,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太阳怎么不见了,他感觉好冷。
接下来的日子里,校园里、回家路上,小树时不时会碰见高个子男孩一伙,小树不肯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时,他们就会变着法儿威胁小树,并且不准小树说出去。而小司总会在一旁帮着劝小树,让小树把钱拿出来。事后,小司会跑来安慰小树,说他们是朋友,让他不要怕。当小树没有零花钱给高个子男孩一伙时,他们嘲弄小树,给小树起了侮辱性的外号,破坏小树的自行车,在小树上下学的路上拦截他,还跟小司一起轮番在网络平台上辱骂小树。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树变得越来越困惑,越来越迷茫。他的成绩直线下降,他害怕去学校,总是一个人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人也越来越沉默寡言……父母和老师都觉得很疑惑,但是他们怎么问小树,小树都是摇头,什么都不说。
妍冰老师的话
各位小伙伴,看了小树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呢?
老师要告诉你的是:故事里的小树,遇到了“校园欺凌”,也就是“校园暴力”。什么是“校园欺凌”?如果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遇到“校园欺凌”,该怎么办?我们该如何对“校园欺凌”说“不”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
校园欺凌主要包括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两种类型。
1.直接欺凌
身体欺凌:直接身体欺凌包括打、踢、抓咬、推搡、勒索、抢夺和破坏物品等身体动作行为。
语言欺凌:直接言语欺凌包括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外号等言语行为。
2.间接欺凌
关系欺凌:包括传播谣言、社会孤立。
网络欺凌:包括歧视性的短信和电子邮件。
(二)我们必须坚决地对校园欺凌说“不”
1.我们必须选择不做受害者
要使自己不成为受害者,平时不要故意炫耀财物,对于优渥家境的嫉妒与钱财的渴望可能是欺凌者对别人实施伤害的原因。一旦受到欺凌者的伤害,一定要及时向家人、老师或者警察寻求帮助,一味忍气吞声只会助长欺凌者的气焰,使自己受到更大伤害。除此之外,要学习防身技能,经常锻炼身体有利于保障自身安全。
2.我们必须选择不做欺凌者
实施校园欺凌,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我们应与同学友爱相处,有矛盾应及时沟通,不要暗地里实施报复。
涉及“校园欺凌”的人员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校园欺凌”相关的罪名有以下一些: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故意伤害罪等。
(1)民事责任
校园欺凌往往伴随伤害的行为,由于此伤害行为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及相关的财产损失,由侵权人来承担。在这里需要提醒的是,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是3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
(2)行政责任
校园欺凌情节较轻的(理论上来说只要动手就会受到行政处罚),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对于这种事情一旦提起,就别轻易接受调解)。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对其给予形成处罚后,并不影响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的诉讼。
(3)刑事责任
校园欺凌情节较重的,行为人是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重伤他人,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参与殴打,轻伤及以上的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一般会按故意伤害罪进行处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三)我们必须选择不做旁观者
发现校园欺凌现象,我们要及时上报老师或学校,拒绝煽风点火,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同学。
欺凌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学业适应,破坏校园氛围,违背民主、文明、和谐、平等、公正、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该勇敢地和校园欺凌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