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之霍去病
作者: 李明慧霍去病,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名字。西汉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而霍去病,即使在这样的时代当中,依旧是最为耀眼的存在之一。对于西汉来说,霍去病是少年战神,汉家天骄,班固赞誉他道:“骠骑冠军,飚勇纷纭,长驱六举,电击雷震,饮马翰海,封狼居山,西规大河,列郡祈连。”而对于匈奴来说,霍去病是最恐怖的敌人。霍去病收复河西以后,匈奴人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霍去病的军事成就,对汉朝的边疆安全和对后世军事战略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霍去病出生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霍仲孺当差期满,回到平阳县,与在长安平阳公主府的卫少儿失去联系。因此,霍去病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直到成为骠骑将军后,才与父亲相认。
霍去病在少年时代就“善骑射”。武帝很喜欢他,让他做了自己的近臣侍中。武帝还曾想亲自教授霍去病孙子和吴起的兵法,但霍去病以“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为由推辞。
霍去病参与并指挥了多个著名的战役,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有两个战役。
河西之战(公元前119年):霍去病两次参与河西之战,第一次他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境内,取得大胜,俘虏了匈奴的多名高级官员。第二次河西之战,他更是率军大破匈奴,占领了河西走廊,为汉朝控制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奠定了基础。
漠北之战(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担任主将,他率领五万骑兵对匈奴进行远征,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这场战役中,霍去病率领的军队一直追击匈奴至翰海(今蒙古国境内),大获全胜,使得匈奴势力受到严重打击,被迫远迁。
这些战役中,霍去病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艺术,他的战术灵活多变,善于用骑兵快速机动,突袭敌人,取得了显著的战果。
当时,汉武帝想要赏赐霍去病房产和土地,但霍去病表示,匈奴还没有被彻底消灭,他不想考虑个人家庭的事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不仅表达了霍去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沉情感,更展现了他的英雄气概和高尚品质。他愿意将个人、家庭的安危置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之后,这种爱国情怀令人敬佩。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不仅是对霍去病个人品质的写照,更是对后世子孙的深刻启示。它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这种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同时,“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只满足于个人的安逸和舒适。我们应该将自己的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