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
作者: 朱盛淏
成长,是永恒的话题。
人在站台
站台上,总有成长。或许成长,就一次次出现在站台上吧。
站台上过往的人群熙熙攘攘,每一刻都上演着别离的故事。短暂的春节假期过后,在站台上等待火车进站的人们多少还有些意犹未尽,感慨相聚的时光太短,转眼又到了分别时刻。站台,是起点,也是终点。每个人的身体里,或许都有一列开往自由和光明的火车,总是不断地期待、寻找,迈向一个地方。长路漫漫,偶尔倍感孤独,好在总有温暖的人,他们的存在让许多遥远的奔赴变得更有意义。有人说,人的一生应当有许多停靠站,但愿每一个站台,都有一盏灯。或许正是人生的站台上,其他人点亮了一盏又一盏灯,远方才不如想象中那般遥不可及。在一次次的感动和怀念里,成长纷纷出现。我们在这里似乎是告别,其实是习得一种整理行囊再出发的勇气。告别过去,告别亲友,整装待发。列车并非永远准时,人生也有许多逆旅,但前进的站台上,总有一盏灯会亮着,总会有一个个出口等着你到达。
进在菖蒲
树梢花头,会有成长。无论环境如何,生命都有其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草木的成长,经历千百年。一方面,草木在自然环境里生存;另一方面,草木被赋予了风雅,有了精神内涵。就像依石傍水而生的菖蒲,可扎根于贫瘠的环境中,默默生长,又因其叶中有脊,形状如剑,是为柔中带刚。小小的菖蒲,以平凡而笨拙的姿态融入世间生活。它是寻常人家的药材和辟邪之物,也是文人的案头良友和情怀寄托。在风雨的敲打中,菖蒲不为寸土的干涸所扰,也不因时光的变迁而低头,在艰难中茂盛生长,更加青翠。如此柔弱、朴拙却坚强的,便是菖蒲,值得敬重。
越在日常
点滴日常,满是成长。日常如同珍珠般串联,汇聚成人生丰富的篇章。
似乎,日常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存在。它是你口渴时随手拿起的一杯白开水,是吃完东西擦嘴时恰好就在手边的一包纸巾,是清晨起床打开窗时拂在脸上的一阵风。然而,一个人究竟是怎样的人,他的人生真正被活出怎样的精彩,是由那些琐碎的,琐碎到几乎不值一提的日常所决定的。如同织布机上的经纬线一样,在重复的交叉与编织中,在经年累月的持续中,织造出我们生命的色泽与手感。当明白这些的时候,心境会转,心思会长。我们之所以活得透彻、活得有意思,恰是因为有这样生机勃勃的日常做底子。可惜的是,我们常常会忽略掉这件事。我们每天思索的都是无比绚烂的梦,却容易忘记造梦的原料是要从手边、脚边拾取。日常是生命的土壤,你越在意它,越愿意花费精力呵护它,它就越拥有孕育的力量。那些美好的东西,正是在普通而平凡的日常中生长出来的。你想要生命生长出什么,首要的事,就是先把种子埋进土壤里,然后为它浇灌施肥。
成长
作者深刻地描绘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成长历程。作者以“站台”“菖蒲”和“日常”为隐喻,展现了青少年在离别与重逢中学会适应,在困难与挑战中坚韧成长,以及在平凡日常中积累心理力量的过程。
文章强调了情感韧性、适应能力和积极生活态度的重要性,并提供3点建议。
一是要重视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二是要提倡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积极情绪。
三是要鼓励青少年面对挑战与困难,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
点评人:陶继英 淮安市盱眙县第三中学
指导老师:施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