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学的生活,育大学的精神

作者: 周卫东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师大附小),坐落在东南大学的西南角。早在121年前,晚清名将张之洞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内设附属小学堂,即今天的南师大附小。南师大附小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同宗同源,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沐浴着共同的文化,理所应当地涵育大学的精神,担负起与大学相同的使命与责任。

因此,我希望南师大附小的孩子过“小学的生活”,涵育“大学的精神”。

什么是小学的生活呢?小学的生活就是儿童应该过的生活,是快乐的、阳光的、向上的。南师大附小的学生正朝向“有爱心、有慧心、有童心”的目标,自由、自然、自主、活泼地向上生长!

什么是大学的精神呢?大学的精神主要表现为三方面:创新精神、质疑精神和社会责任。我们生活在大学的校园里,理所应当地要涵养这三种精神。

怎样才能富有创新精神呢?第一,要关注科技发展的动态。要了解我国在科技方面的重大成就,要有积极投身祖国科技建设的志向;要大胆想象,有了无穷的想象力,我们才会有无限的创造力。第二,要积极参加创新活动。我校开设有科技特色的“童创课程”,每一学期都有不同的主题,比如“光的变形记”“小人国的微电影”等,希望全校同学积极参加,乐于参与。

怎样才能有质疑精神呢?第一,要养成每日必问的习惯。我们要经常交流,哪些同学提出了“好问题”;面对同样的问题,要多一些不同的想法。第二,我们要勇于反思。敢于批判,善于比较,努力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怎样才能养成社会责任意识呢?第一,我们要遵守公德。良好的社会风气是要靠公德维护的。在公交车上、地铁上,我们要主动给老人让座;在公共场所,我们要轻声慢步,礼貌交往;在街道、在社区,我们要多做公益劳动。第二,要小手拉大手。要向家长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作用,要带动家长一起承担起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使命。

亲爱的同学们,如果说“小学的生活”是我们生长的“土壤”,可以让我们感到幸福和快乐,那么“大学的精神”则是我们成长的“高地”,可以让我们享受到成功和变得高尚。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周卫东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江苏省特级教师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