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慢运动』应对快生活
作者: 卢文洁“慢运动”是慢生活内容之一。由慢速度、慢动作组合而成,具体形式通常是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适宜长期练习的休闲体育项目,比如瑜伽、太极拳、散步、台球、钓鱼等。
“慢运动”与竞技体育不同,它以健身、娱乐、修身养性为目的,以低强度、持续性为特征。
“慢运动”更适合现代人 从周一至周五,很多职场人士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只有周末才能在运动场上一展雄姿,享受运动后大汗淋漓的感觉。但这种情况反而可能打破已形成的生理和机体平衡,相比不运动效果更差,更易造成运动伤害。如果不能每周锻炼3-5次,那么选择“慢运动”就比较适宜。
“慢运动”更容易坚持 “慢运动”的地点可选在办公室、回家路上、家中及任何运动场所,时间上更为灵活,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锻炼,所以更容易坚持。日常家务劳动比如洗衣、做饭、拖地等可以说是居家“慢运动”,散步、遛狗、买菜、社区健身、舞蹈等是社区“慢运动”,旅游、打高尔夫球以及练气功、打太极拳等是户外“慢运动”,电脑前伸伸腰、踢踢腿、扭扭脖子等是办公室“慢运动”。
“慢运动”同样有好的锻炼效果 “慢运动”比较缓和,可并不代表它运动强度小,例如慢跑,同样牵动了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达到锻炼心肺功能的目的,同时能消耗一定的体力,促使一部分储存的脂肪分解转化。普拉提看起来慢悠悠,但练习5分钟就能使身体发热、出汗,所以慢运动同样有较好的锻炼效果。
“慢运动”对抗少,受伤概率小 剧烈运动很容易造成运动伤害,特别是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类运动,由于对抗性强,很容易造成运动伤害。很多运动发烧友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在运动中易造成手指、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腰肌等部位受伤。加上多数人运动后不做放松练习,极易引起迟发性肌肉酸痛。剧烈运动一次后需要一个星期时间来恢复,这样让我们很难享受到运动的乐趣,而慢运动直接对抗少,受伤概率小,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更值得推广。
“慢运动”能有效调节心理状态 “慢运动”通常节奏较慢,比如普拉提、瑜伽,舒缓的动作不仅能消除疲劳,还能抚慰疲惫的心灵,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另外,这些运动对形体的塑造有较好的作用,还能减轻长期伏案者因姿势不良而引起的背部疼痛。
(摘自《健康生活报》)